李小九陛下连‘赐给李三郎一个河东狮拴住他’如许暴虐的主张都想好了,可吴诩的一句话就让他撤销了这个动机。
“长安这里的阵势太低了,每年春季太潮湿,夏天太闷热,春季太枯燥,夏季又太冷,实在是分歧适做都城……”小吴同窗作为一个南边人,对长安的气候早就很有微词了,这天见完李三郎后,吴诩就跟李小九提及了这事,她对长安没啥归属感,提及都城总会想到北京……
以白衣之身,年纪悄悄就封侯拜相的,前朝也只要马周一人可与李三郎相对比。
李小九陛下即位后,一向在冒死赢利弥补国库的洞穴——连着几年抗震救灾,还要减免税费,国库也见底了有木有!那里故意机管太极宫哪殿阁是不是霉烂要倾圮了——归正没那么多人住,塌了就塌了吧!
别的,本来吴诩承诺李小九为后宫重新订正各种轨制规章,成果因为生孩子、代政等等琐事忙得半死,当然就顾不上管这事了。
幸亏他有一个好娘子,在他有力掌控朝局的时候,把里里外外的事件打理得非常妥当,连李绩老爷子和杜正伦这些老相公都没话可说。
不说全部长安城的贵妇都揣摩着如何把这长安最仙颜最有权势的郎君拐返来做半子,却说这位小李相公加官进爵以后就每天躲在宫中的办公室,连用饭睡觉也不回他在长安的府邸。
我勒个去啊!
吴诩:“……”
李小九陛下之前倒是看几个儿子整天围着吴诩,感到非常不爽,现在多了一个该死的李三郎在百福殿进收支出,害得他在两仪殿办公都不放心,也整天往百福殿!
“这是么多?”吴诩听李小九一口气设置了四个陪都,不由倒吸了一口寒气。更让她震惊的还在前面呢。
本来这也是从天朝传畴昔的啊,难怪她一向听李三郎说倭国那边的君主是称‘大王’的,底子没有‘天皇’这个称呼,本来这称呼是现在才被发明出来的!
李小九陛下很欢畅。
现在想起来,他家阿武进了宫就没享用过好东西,连住的处所也是因为离两仪殿比较近,就随便选了百福殿,就是厥后当了皇后,也因为百福殿办公比较便利,就一向没挪动,连装修一下都没舍得……
功臣中以李绩老爷子这个安定高句丽的统兵大元帅为首,苏定方、薛仁贵、刘仁轨等在半岛上立下攻城之功的人个个都加三级勋爵,赏食邑一百户。
作者有话要说:封禅、封禅,咩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