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九陛下闻讯不由大喜:“薛卿不愧是朕的福将!”说罢,他情不自禁看着吴诩,提及来能发掘薛仁贵这员大将,也多亏了阿武呢!
“阿武,你说得我都明白,不过……”李小九陛下还是一脸笑意,道:“那大海人皇子部下不过一千多兵马,他现在八成已经逃到倭国北边去了……”
成果很较着,那些贵族豪强比较支撑诈降。毕竟这些人只要在大和国的地盘上才有其上风,如果跟着去了北方,他们还算个毛啊?
“上面的费事可多了……”吴诩看完薛仁贵的战报,倒是一声长叹。
两人一个以为应当趁着唐军还没能拿下伊势国,应当敏捷从伊势北上到北海道,重新堆积兵马与唐军对抗,免得迟误了机会,被唐军全部儿包抄,构成瓮中捉鳖之势。一个却以为应抢先向唐军诈降,与被俘的太子和朝廷重臣们汇合以后,再暗中寻觅机遇,反戈一击——毕竟,唐军是越海作战,一时之间底子不成能有充足多的兵马跟本土的倭人对抗,只要能比及北方勤王兵马的到来,唐人就不攻自退了……
但刘仁轨没有趁着大和国那边群龙无首的好机遇出兵,反而恪守近江,向近江国四周的各国领主收回通牒,命他们三日内作出决定,是否投降。
诸事都安排安妥后,倭国那边又传来动静,在薛仁贵拿下河内国后,大和国的葛成王兄弟又因为军权之争产生了狠恶抵触。
想来想去,吴诩内心一丝也没个合适的人选,倒是李小九陛下已经有了主张,当下命辽东道大总管契苾何力、幽州刺史王方翼和马韩都督来济立即开赴倭国,领受九州、出云和加贺等地,另命陈名振前去近江与刘仁轨会师,由苏定方临时领受对马岛,直到南海舰队达到。
葛成王白衣素冠,手捧意味倭国之王的玉璧,跪在阶下,向李小九陛下和吴诩膜拜称罪。
当然,这一层设法,这些人是不会让葛成王他们晓得的。
远在金城的李小九陛下听闻倭王被俘,大为欢畅,当即表示要亲临倭国。
这活儿本来刘仁轨在半岛就干得极好,不过眼下围歼葛成王兄弟的雄师少不了他在前面冲锋陷阵,火线的地盘必须派个文武双全的人畴昔守住才行,免得被人撬了后路。
葛成王无路可逃,当即投降。
这个建议实在是太有引诱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