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如何回事?”任相公一见到王玄策就忍不住问道。
这话的意义非常较着,李绩老爷子明显是支撑李三郎的决定的。
“末将想,这必然是小李相公那边的事让逻些城的人慌了手脚,因而奥妙调走了匹播城的军队……”
“当然是你的错!”李三郎闻言,不由斜了他一眼,竟然敢打断他的话!
长安这边倒是没筹算再究查苏定方的罪恶了,乌海那边可另有人恨不得把老苏同道弄死一百遍呢……
禄东赞是主帅,本来没这么轻易跑掉的。
禄东赞躺在简易的床上,想着这句话,满腹郁愤顿时停歇了很多。
“您说唐姑息带了几千人来应战,这或许就是他们的全数人马了……”噶尔钦陵阐发道:“不然,唐军就不必让诺曷钵调集旧部光复失地了……”
此次大捷传来之初,朝野高低也如同吴诩和李小九一样,不太信赖这个动静的实在性,直到小李相公的正式报捷表章送到了长安,大唐高低的人才晓得这不是在做梦!
实在,吐蕃军在乌海大败的动静也是李三郎用心传出去的,一开端凭借吐蕃的周边小部落底子就不敢信赖,像党项、迷桑等部都派了族人到乌海四周来张望。
这事理,在坐的人应当没有哪个不懂,但明智上能了解,感情上可不好接管。
“李相公,如果您,当如何措置这些吐蕃俘虏呢?”
王玄策倒是神采如常,见任雅相发问,只说了一句:“相公别急,我们入内详谈……”
政事堂的相公们看完了小李相公的则子以后,刹时分红了三派。
最后一派则是以李绩为首的元诚恳干派,他们倒是没有颁发甚么定见,而是还在细心阐发此次乌海大捷的颠末……
作者有话要说:吐蕃快垮台了=。=
这些人留又不能留,放又不能放,也只好杀掉了!
直到亲眼看到苏定方凶神恶煞地砍死了一堆吐蕃俘虏,并公布宣言,离开吐蕃投奔大唐不杀,那些小部落都吓得落荒而逃,并印证了吐蕃大败的传言。
“并且那种玄色石头,唐军必然不会有很多……”不然之前几次伏击,直接用这类玄色石头的话,吐蕃连这一千人都跑不出来!
乌海之战后,诺曷钵就迫不及待带兵光复吐谷浑这事,噶尔钦陵已经晓得了,现在想想,要不是唐军没人可用,又如何会白白做工让诺曷钵占便宜呢?
吴诩不由松了一口气,感慨老苏同道公然是员福将,每次捅娄子都有人给他清算烂摊子不说,连杀降这类大事,也有人给他圆畴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