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旧事,李玄都是跟着春秋增加、经历渐深才渐渐完整清楚的。最早的时候,他只晓得大师兄司徒玄策死了,厥后才晓得是不测身故,比及他晓得大师兄曾经做过甚么的时候,他已经开端深思“四六之争”的对错。
正因如此,李玄都经常会说缓缓图之,可在现在的情势之下,又时不我待,实在是两难处境。
在李玄都看来,大师兄司徒玄策没有做错任何事情,独一的不敷便是,走得太快了,太想一军功成,与当年的张肃卿有类似之处。万世之功,一步之遥。一步踏空,万劫不复。
至于秦清与司徒玄策交好,也不是秦清信口开河。
只是这条路走到最后,会是如何的局面,李玄都也不晓得了,总不会比现在更坏。
正邪两道相争连绵千年之久,伤亡惨痛,因而正邪两道中有了主和一派。正道当中,主和的辽东五宗与主战的西北五宗公开分裂,恰是自秦清始,由此可见,秦清乃是主和一派之人。而在正道当中,司徒玄策也是主和之人,当年司徒玄策天纵之资,更胜现在李玄都,平辈当中无人能及,几近统统人都将其视为将来正道盟主的不二人选,最早时候,“大先生”这个称呼是专门代指司徒玄策一人罢了,厥后才由此衍生出二先生、三先生、四先生等称呼,哪怕是术算第一人的沈无忧,也要在“大先生”之前加一个姓氏。司徒玄策得知秦清的情意以后,曾多次前去辽东,与秦清面谈,并死力拉拢秦清与白绣裳。
不说庙堂,只说江湖,多少风云人物。正道有宋政,可称枭雄,以布衣之身起家,以下克上,跻身天下顶尖豪强之列,初创西北大周基业,这才有了厥后澹台云与大魏朝廷分庭抗礼。正道有司徒玄策,可称豪杰,整合正道十二宗,结合辽东五宗,更在李玄都之前,要将西北五宗置于死地,结束千年纷争,开百年承平。可到了现在,宋政安在?司徒玄策又安在?这两人都倒在了江湖当中,更何况是一个李玄都?帝京一变,李玄都几乎就要步了此二人的后尘,以是李玄都才要用数年时候去痛定思痛,深思本身。哪怕是本日的李玄都,也万不敢说小觑了天下英豪。
当时清微宗和正一宗只是敌对,还未正式开战,正一宗对于后起之秀清微宗的应战,一样忐忑,目睹司徒玄策亲临正一宗,两边化兵戈为财宝,无不如释重负、欢乐鼓励,在司徒玄策分开云锦山时,张静修亲身相送至上清镇,当时还未犯下大错的张静沉带领张岳山、张岱山等人再送三十里才折返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