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心境之争[第1页/共4页]

第六十四章 表情之争

最后一个身故的李玄都仍旧是结局最为惨痛,尸身被人带走,被人以皂阁宗的秘法制成了近似于祁英那般的傀儡,生前不得好死,身后亦是不得安宁。

若论资质之高,李玄都不如澹台云和李太一,若论心志之坚,不肯顺从李道虚、张肃卿、司徒玄策的李玄都,要远远超出宋政的料想。

不得不说,此法甚是险恶,李玄都方才也的确差点被这些镜像所惑,如果天数已定,不管如何尽力,结局都不会窜改,那么所做的统统岂不是成了徒劳?那种庞大的绝望的确让李玄都有了刹时的失神,不过李玄都很快就回过神来,并非是宋政的手腕不高超,而是正应了宋政的一句话,有些人就是天赋异禀,旁人终其平生难以做到的事情,有人就是能够等闲做到。

李玄都想要的是甚么,是天下承平,修为境地和身份职位,是帮他实现所求的东西助力,而不是所求本身。

在李玄都正火线镜子中的阿谁李玄都换上了一身儒衫,头戴方巾,蓄有长须,手里握着一卷书,气态儒雅,目光中尽是忧国忧民,不时点头轻叹,养望彼苍。

这些气象寄意了他的六个将来,前三个别离对应儒释道三教,后两个对应存亡,第四个应是对应人道。可这都不是李玄都想要的阿谁将来。

在李玄都右手边镜子中的李玄都身着道袍,头戴上清芙蓉冠,一样蓄有长须,手执拂尘,仙风道骨,眼神冷酷,似是以万物为刍狗的彼苍。

李玄都稳住心神,细心察看着六个镜像。发明这六个镜像都比本身年长很多,最较着的特性,这几人或多或少都已经蓄须,边幅也都是不惑之年的模样。也就是说,这些镜像都是将来的李玄都。

儒生李玄都立于高崖之上,面带悲忿之色,在重重包抄之下,抱着一个孩子和玉玺,纵身跃入茫茫碧波当中。

当然,这类圈套应当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李玄都这类心胸天下之人,就打击其志向所求。如果碰到了至情至性之人,便设下情关,使其经历生离死别。如果清净无求之人,便设下各种引诱,摆荡其心志。

在李玄都头顶镜子中的李玄都,身着鹤氅,大袖飘飘,脚踏祥云,四周有紫气东来,似是正在往天上去。

此时两人一起脱手,李玄都自是不敢有涓滴留手,已经取出了“人间世”,并用出了本身的“南斗二十八剑诀”,可就在此时,宋政的脸上暴露一抹诡异笑容,任由李玄都一剑刺向本身的胸口,然后两人就这么错身而过,宋政整小我化作一抹残影,缓缓消逝。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