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找了个和尚一问,才晓得戒律院的和尚又为了措置盗贼的事跟达摩院的武僧吵起来了。

朝那几个盗贼浅笑道:“几位盗友受此灾劫,也是因果报应,命里该得此报,但愿能痛改前非,一心向善,如果肚饥,少林寺的伙房备有清汤粥水,吃上几碗,填饱了肚子再去。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如果肯下夫役,那边不能安生,何必沦落至此,实在无去处,到我寺中剃度,修得佛法金身,何尝不是功德一件,来世投个好人家,岂不甚美。”

但禅院的和尚却感觉削发人应当以慈悲为怀,用大慈悲心感化这些为糊口所迫的盗贼们,前几次,禅院的和尚个个念佛学佛,口舌生花,说得那些善于舞刀弄枪的武僧哑口无言,只能放人,但厥后垂垂发明,慈悲心感化不了这些冥顽不灵的强盗,寺院里还是常常被盗,并且这些强盗不但不感激我佛慈悲,还笑他们这帮秃驴陈腐自作多情,偷了东西还放火烧禅房,终究惹怒了戒律院的武僧,抓了他们一顿毒打,并构造起武僧夜间巡查,以后盗贼才垂垂地少了。

喧华的人是一群戒律院的武僧,手持僧棍,将几个约摸是潜入寺中偷东西的,被几个武僧打得鼻青脸肿,伏倒在地,哼哼唉唉。

老方丈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捋须而笑,“施主能说出这一番禅理来,可见慧根不浅,与我佛有缘,老衲看施主气定神闲,脚步稳步如飞,身强骨健,似身怀技艺,却又颠末事,历练老道之人,眼神果断暖和,现在这世道,有施主这般闲情逸致的,若不是称霸一方的诸侯反王,便是位久经疆场的常胜将军,老衲这些年见过很多流浪,来少林寺寻求庇护的反王贼寇头子,施主如许单独一人,像是来观光旅游的,倒还是第一次见。”

“停止!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佛慈悲,岂能用武力强加与无还手之力的人,众生划一,盗贼亦是众生,既然已经抓了,何必再造杀业,快快收了棍去……”

本来比来几年盗贼蜂起,少林寺本为百大哥寺,山下有很多田产,自耕自足,四周的百姓也因为少林寺武僧的庇护,安居乐业,嵩山脚下,繁华充足,天然成了那些山贼匪寇觊觎的目标,经常潜入寺中,盗取财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