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同于阗互为犄角,两座城池间只相隔不到百里的路程。傍晚时分,一前一后两支步队便走到了岔道口。朝觐的马队自行前去于阗国方向,杨桓则带着驼队行往东南边向,在一片附属于龟兹领地的绿洲之畔临时歇息一晚。
杨桓将驼队安设在河边凹地之处避风,命人扎好随队照顾的帐篷,便带着孔隐洛兰,和斯须不肯分开身边的四名妙手,在牧人聚居处信步闲逛。
唐人嗜吃羊肉,以羊肉为贵,猪肉为贱。因为非机器期间的封建王朝遍及正视农耕,即便唐朝已经产生了本钱主义抽芽,对于农耕还是非常看重,是以耕牛从不答应官方随便宰杀,牛肉很少能够吃到。
这支驼队里,杨桓扮作西域贩子,带领一双后代和一众小商小贩,自波斯贩回多量做工精彩的地毯、绿松石、鱼子酱、椰枣、水烟袋和骆驼骨头磨制粘分解的工艺品,筹办转道龟兹和于阗,再去往大唐倾销货色。
西域之地亦有农耕,因为气候启事,很少有人养牛,也无人喜食猪肉,凡是肉食,全都是羊肉和骆驼肉。杨桓在后代吃惯了东北猪肉炖粉条,深知此中滋味。因为猪肉固然稍有腥气,却因其脂肪厚重,最是浓香。清朝大才子袁枚还曾专门写了一篇赞美猪肉好吃的文章,唤作《难敌猪肉香》,可见猪肉滋味之美。
杨桓本就是成心过来套近乎,干脆命人将馕饼净水送去河边,本身则坐在篝火中间,聘请阿隆父老一起食用羊肉,一面同阿隆扳话起来。
杨桓一面说,一面将银币塞进老者手中。老者见杨桓赠送尽是实足分量的波斯银币,这些钱能够买到数十头羊,欢畅得胡子直翘,当场命人放翻了一只羊,并些馕饼沙糖之类的吃食,和几大皮口袋净水,一齐送与杨桓。
这个放牧区里,有一名年老的父老,被牧人们称呼为“阿隆”,也就是龟兹土语中“聪明”的意义,最是受人尊敬。
杨桓自打穿越到西域,整天除了羊肉就是骆驼肉,虽有宫廷良厨经心烹制,却也吃得烦厌。现在闻见羊油膻味,不由皱起眉头,顺手拿起一张馕饼,涂抹些沙糖吃了起来。
阿隆老远便听到清脆的驼铃声,却迟迟没有比及首级过来借宿,或是采办净水食品,本来烦恼的以为这些人不肯费钱,现在目睹杨桓手中惦着一大把波斯银币,笑吟吟的走了过来,阿隆便重新欢畅起来:“客人从那里来,又是要往那里去啊?”
这片绿洲是由狐兹河的一条支流环绕而成,多有牧人在这里放牧羊群骆驼,另有希少的马匹和毛驴混迹在羊群中,由为数很多的牧人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