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嬷嬷等人办成了差事,带着多量的回礼,回了都城。

以是,才会有了贾母的信、贾敏对林海的劝说,更以是才有了以后送去江南的嬷嬷和告老的太医――毕竟,光凭贾家的力量,哪能那般轻易就得了两个告老的太医送去给女儿家做供奉?自家人还没这福利呢。

当然,贾母也不是那种不留后路的性子,以是,她是不会让贾家明面儿上成为三皇子党的,毕竟现在太子还在,她还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

故而,她只带着丫环们前去赴约,而邢夫人和王夫人一个都没带,毕竟在贾母的内心,那两人都还太嫩不顶事,这般严峻的事情,她们还是不晓得的好。

因而贾敏便道:“既是母亲的一番情意,便都留下吧。”有两个告老的太医在府中,便是不消他们亲身看诊,只是在府中供着,在这江南之地,也是极有面子的事情。

以是,压根就没有人浪吃力量来拉拢贾赦和贾政二人,反倒是宁府贾珍,因着与各个世家后辈交好,倒还能入了东平郡王穆栋的眼,打仗一二。

贾敏拭干了泪水,对赖嬷嬷道:“母亲的情意,做女儿的,天然是不能推让的。这婆子就留下来,母亲选的,自是不差的。不过这大夫,倒是不必用的了,我家老爷请了个先生在家,倒是个神医妙手,现在这两个孩子的身子骨,健壮了很多。如果再请两个大夫到家,倒似不信他似的,反为不美。嬷嬷不如将这二位大夫带回府去,府中哥儿、姐儿很多,虽说有事能够递帖子请了太医来,可留着做个供奉,也能有备无患。”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当时贾珠病重,墨玉又一时找不到,王夫人也曾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给贾珠佩带过两日,并没有甚么转机,贾宝玉失了玉却变得浑浑噩噩起来,也吃不下东西,骇得王夫人赶紧将通灵宝玉还给了贾宝玉。

一番热烈后,世人还是各自散去。周瑞家的跟着王夫人回了荣禧堂,一番添油加醋地把个墨玉的事情当作了重点报告,直把个王夫人气得肝儿疼,眼中冒火地咬牙恨道:“贾敏!”

照贾家现在的局面,最精确的挑选,还该是离这夺嫡的旋涡远远的,才是安然之道。但是,贾母不甘心啊,比之贾代善还在时,贾家固然还挂着荣国府的匾额,家世却早已萧瑟了很多,那大门一年都开不了几次,偶尔开启,乃至会因为门轴生锈而收回吱呀的声响,没得叫人脸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