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九十三章 窑变釉太白坛 (第一更)[第1页/共3页]

“62号,300万!62号,300万!”

何绍骅笑了笑,没理睬鲁文华的调侃,他反而转过甚来看了一眼向南,笑着问道:“向专家,这收场第一件拍品,你感觉大抵甚么价位能拿得下来?”

“这件太白坛的釉色太艳了,看着就仿佛小孩子拿着油彩涂鸦似的,我不是很喜好这类调调。”

“老唐这小我,还是有点本领的。”

顿了顿,唐懿友持续缓缓地说道,“而这一件清乾隆年间的窑变釉太白坛,通体施窑变釉,釉面红、蓝、白三色相浸相润,融会于身,灿若云霞,美轮美奂。并且它体量巨大,有33厘米高,品格也是绝佳,能够说是一件非常可贵的古陶瓷佳构,具有极高的保藏代价……”

“嚯,我还觉得是谁呢,本来又是唐懿友!”

“大师请看!”

何绍骅眼睛盯着大屏幕上闪现出来的窑变釉太白坛的画面,微微摇了点头说道,“我如果要挑选,也会挑选略微低调一点的釉色瓷,这个太张扬了。”

没错,这位穿戴一身洋装的中年人,就是号称“海内第一拍卖师”的唐懿友,前次的香江春季拍卖会上,也是由他来主持首场拍卖的。

“这一件历朝御窑窑变作品中都非常罕见的窑变釉太白坛,它到底代价多少呢?我信赖,明天在场的这么多位爱好古陶瓷保藏的藏家,必然会给我们一个答案的。现在我宣布,本场拍卖第一件拍品清乾隆窑变釉太白坛,起拍价260万,每次加价不得低于5千,现在拍卖正式开端!”

所谓的窑变釉,指的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呈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结果。在鄙谚当中有“窑变无双”的说法,指的就是窑变釉的窜改莫测,独一无二。

舞台之上,唐懿友正在先容这件窑变釉太白坛,底下的鲁文华倒是笑呵呵地看了看坐在身边的何绍骅,问道,“这件窑变釉太白坛看起来很不错啊,你要不要脱手把它给拿下来?”

“另有没有,另有没有更高的?好,91号,305万!!!”

“精通中原古陶瓷汗青的藏家应当都晓得,窑变釉是景市御窑督陶官唐英在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颠末量番尽力,终究秀士工烧造出了精彩的窑变釉色,但固然如此,要烧造出一件发色完美的窑变釉器物仍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即便是在乾隆期间,发色完美的窑变釉瓷器的烧造不但存在必然的难度,乃至一经烧出,竟还会被视为吉祥之兆。由此可见,在当时,野生烧造窑变釉器是多么可贵的一件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