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叫苦、讨伐缅甸[第1页/共6页]

“只听得前辈们说过,神宗皇爷活着的时候,河南、山东、直隶等处号称是千里不竭青的庄稼地,却未曾有缘得见,明天在伯爷这里开了眼了。”

“现在每年自福建、广东等处流入南中垦殖之各地流民多达数十万,我家伯爷少不得要发给口粮、种子、耕具,安排他们往各处去,这连续数年都是只出不进的。每年又是多少开消?”

黄馨拿起放在舆图旁的一根木杆,指着沿着从广东到广西,中间在雷州府分出一条门路折而向南的一条粗大的虚线画了一遍。

王德化被黄馨这连续串的数字打得有些措手不及,他却不知,黄馨在公事房中,分担的便是各处工厂矿山等事,这类数字天然是如数家珍普通。

守汉手中捧着几本账册站立在了门外。

“不过有些赋税开消,倒是有去无回的。比如安定各地乱民,震慑周边对大明不轨的宵小之辈,比如久不朝贡还侵我大明的缅甸、孟加拉等处!”

风磨铜的烟袋锅、缅甸翡翠的烟袋嘴,乌木的烟杆。烟锅里是上好的产自吕宋的烟丝。守汉美美吸上一口,沉醉的闭上眼睛,吞云吐雾。

“公公请看。”

一个小寺人颤抖动手指着从红河三角洲一向到九龙江、湄南河等处这这一大块地区。

照着崇祯和内阁、司礼监的衮衮诸公(司礼监的能够算公吗?)所商讨出的成果,此次王德化南下的目标,除了操纵闽粤两个省分处所上官员士绅对他的弹劾参奏题本为筹马,令李守汉将崇祯十四年、十五年两年的赋税提早付出以外,更深的一个目标便是但愿能够从南粤军中抽调出两到三个旅的军队照顾起码两个月的粮饷弹药海运北上,投入到宁远、锦州方向,作为洪承畴手中的计谋预备队。

固然从元朝开端,历朝历代对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节制较着加强,这一地区的大小土司都接管明朝的封官,担负宣慰司和宣抚司等,不管海内有何大事都要求朝廷或是册封,或是派兵。但是从嘉靖年间开端,大明便逐步减弱了对上述地区的节制。

正对着守汉书桌的一整面墙上,吊挂着一幅庞大的舆图。

以工代赈这个说法。对王德化倒不是甚么新名词。在崇祯九年守汉第一次入卫勤王之时。便在朝堂上献策,以工代赈,兴建京畿水利。疏浚从天津到都城的诸条河道,能够使接驳海运的漕船直接驶到朝阳门船埠,减少沿途的耗损。

“大口小口,一月二斗。这是人均最低的粮食需求,我南中现在有军马数十万分驻各地,这些人马耗损之庞大,公公可曾算过?”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