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登基与劝进[第2页/共6页]

陈邦选的手札也不过是些让吴三桂听得耳朵里都起了膙子的陈词谰言,也不但是他这么说,从祖大寿、洪承畴等人,或是位高权重对吴三桂有汲引重用之恩,或是为他的长辈亲眷,又有陈邦选这些当年旧部同僚的袍泽之义,不竭的对吴三桂“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试图摆荡、硬化他的意志,乃至在恰当的时候令他带领辽东军这个近十万兵马的庞大个人归顺清军。他昔日同僚姜新也写信历数“雄师已丧矣,松锦已失矣,文官洪军门归顺矣,武官祖镇台等投降矣。??宁前数城皆笼中鸟、釜底鱼,不过迟延朝夕耳”,为他剖陈短长,历数归顺之人。

略加沉吟,吴三桂脸上暴露了对劲的笑容:“人家既然送来了厚礼,我们不能不讲事理。传令给宁远,礼品收下。你替我在山海关的几家铺子里采办些铜锅、铜碗,玻璃酒具,绸缎布匹花粉胭脂等物,令来人带回。”

对此,早就是一个铁杆要推戴李守汉做建国天子的反明分子李沛霆,非常不解。这群家伙常日里都是满口的圣主贤明的词,如何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一个个的都跳了出来?

这些动静有的是被被漫衍在长江沿岸各处的南中贩子向商情司禀告而来,有的干脆就是秦良玉命人冲出重庆沿江东下到安庆求援的手札当中所说。

一望无边的郊野里飘出一阵阵芳香,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得稻秆直不起腰来,好象在感激大地的哺育之恩。玩皮的孩童在自家地步里奔来跑去,不时的被从泥水当中惊起的鱼儿溅得一头一脸的泥水,惹来大人的阵阵叱骂。

此举便是一举多得之意。既表示了忠心,又凸显了本身的首要性。陈师爷也是非常体味此中诀窍之人,当下便点头会心。

这道檄文和张献忠在成都称帝的动静几近是前后脚到了广州城,两块千斤大石头丢了出去,顿时在城中官员当中激起滔天巨浪。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