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次去聘请他来作报告的人,恰是胡絮青(拜见王行之:《老舍夫人谈老舍》。《老舍糊口与创作自述》,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0年4月第一版),时为师大门生,差一年毕业,25岁,爱好新文艺,和同窗一起,构造了一个文学个人,叫“真社”,有散文、诗歌等在《京报》副刊上颁发。他们是传闻老舍从外洋返来后,以“真社”的名义作的聘请。
1931年暑假,胡絮青大学毕业,老舍从济南回到北平,和她结婚。当时,亲朋到了一百多位,用了土洋连络的典礼来办,迎了亲,磕了头,才去饭庄里吃喜宴。
做一个作家的老婆,看来是很不轻易的。
老舍自述道:“常日,她的胆量并不大。但是,当我要走的那天,铺子关上了门,飞机整天在飞鸣,民气发急到极度,她却把泪落在肚中,沉寂的给我办理行李。她晓得必须放我走……”(《自述》,《老舍文集》14卷,180页)至于要走的来由,《四世同堂》里有所表述,是小说里的老迈瑞宣,鼓励三弟出去时说的:在国旗下吃粪,也比在太阳旗下吃肉强。五分钟的热气能使任何人顿时成为豪杰,真正的豪杰倒是不管受多么久,多么大的困苦,都仍旧毫无悔意或悲观的人老舍这一走,必定要饱受战乱拜别之苦,而在精力上做了“真正的豪杰”!同时,也把庞大的磨难留给了胡絮青。
他一说,我准晓得这部‘空前大部头’的长篇小说算是有了。”(王行之:《老舍夫人谈老舍》)有如许一个老婆从旁奉告细节,这部小说就踩住了“实景”,而不是悬空的了。它也是老舍平生所写最长的,还能够是“最好的”(这是老舍的自我评价。拜见舒乙《老舍在美国》,《文艺报》1999年5月1日)一部“完整的”(《正红旗下》应当比《四世同堂》更巨大,可惜只要个开首,没写完))作品。第1、二部写了两年,第三部则是在美国讲学期间完成的。
直到老舍母亲在北平归天,胡絮青为白叟办完丧事,才拖儿带女,拉扯三个孩子,跋涉几千里,用时五十余天,穿太重重封闭,逃出来,于1943年11月17日,展转到重庆。并在朋友帮忙下安了家。这时,伉俪别离已整整六年。
胡絮青了解丈夫,一肩担过来。
6年里,老舍没有一天不在牵挂,感觉对不起老婆,“但是在无可何如当中,我感激她,我必须冒死的去作事,好对得起她。由牵挂而自励,一个有欠漂亮的夫人,是如何的能帮忙像我如许的人哪!”“国难期间……男儿是兵,女子也是兵,都须把最高贵的情感糊口献给这血雨刀山的大期间。”(《一封信》,《老舍文集》14卷,121页。)胡絮青留在北平沦亡区5年,当了四年多的中学教员,尝够了国亡家破的痛苦,孩子也改姓胡,即便如许仍常受日本孩子欺负。当时的北京,成了活人遭殃,狐鬼横行的活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