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首,此次日军投入的兵力不是他以为的“比前次多一些”,而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的三倍,共八个师团又一个旅团,这些师团在解缆前都由从华北驻屯军、第13军抽调过来的军队代替了防区,换句话说,此次不再像前番那样一个师团抽调一半人或者三分之二的人马,而是倾巢出动了。如此庞大的兵力,底子就不是第九战区对付得来的;

计谋上的一分大于战术上的非常,计谋上输了,战术再奇妙也没用,很快,第九战区就会再次尝到未战先输的苦涩。

代理参谋长必定吵不过司令官,终究是薛岳的定见占了主导,第九战区仍遵循第三次长沙战役的套路停止摆设,中路清空坚壁清野节节抵当,两翼摆设强有力的军队筹办捅日军屁股。

八路军粮食歉收了。

他们的打算做得挺好,实施起来也相称顺利,只是跟他们正面比武的中心军就遭殃了。

可惜,占主导的定见常常是错的。比如说此次,薛岳就错了,并且错得很完整。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