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成锦道:“臣与太上皇设法不异。”
“父皇只让朕向诸公赔罪,又没说不成实施。”朱厚照很当真的说道,随后,把圣旨交给谷大用。
现在致仕的官员多迁来都城,如前户部尚书周经,后辈接受恩荫,进入都城国子监。
圣旨虽是朱厚照下的,百官可不管这些。
但裁撤荫例,别说是他,就连太上皇恐怕也要衡量一下。
朱厚照走出去,对劲洋洋道:“老高说得对,百官后辈都是像李兆番那样的傻子。”
华侈国子监的名额。
国子监中的荫生不下百人,多为朝中命官后辈。
“监生有岁贡、选贡、恩贡和进贡四种,现在四月,恰是各府州县选贡生的时候。”蒋冕提示。
第二日,国子监停止一场荫贡测验。
“被老高忽悠得团团转,不是傻子是甚么?”朱厚照混不在乎。
“你咋不叫雍正呢?”
毛纪想揍死严成锦,“严大人,我等上疏是请乞打消贡例,不是荫例。”
朱厚照皱着眉头,“朕号正德,想叫正雍。”
另有些人不在贡生之列,却被官员写保举信,荐给国子监祭酒,诸如湛若水。
“相互,你也很廉洁。”
严成锦开口道:“臣倒是没想到这个别例,新皇圣明。”
贡生被推举前,颠末端重重测验,入国子监前,又颠末一次礼部的测验。
百官虽是心中不忿,却也只能去奉天殿规谏。
给百官留一个名额,得了好处,他们也不会再反对此事。
各地贡生不安设,朝廷又会被读书人指责不公。
还不等太上皇弘治活力,小寺人又出去禀报:“太上皇,百官在殿外要求面圣。”
严成锦昂首:“不消问太上皇吗?”
晓得诸位徒弟不平,朱厚照持续道:“恩荫有人几人能中第?念完国子监,最后却成了宫中锦衣卫百户,老高,不如把国子监中的恩荫剔除?”
新皇要国子监的监生退学,还要赔在国子监吃掉的大米钱,这……有事理啊,考不上科举,不就是蛀虫了吗?
小寺人开口道:“太上皇说,要给北雍改名为东雍,在西区新建一座国子监,名为西雍。”
……
是该赔银子。
毛纪:“……”
李东阳:“……”
此子要误人后辈啊,打消恩荫,那些纨绔后辈的性子,还如何进入国子监?
太上皇弘治与李东阳等人还在参议国子监的事,却听小寺人来禀报,朱厚照已经下了圣旨。
但,这是安抚百官的手腕,朝廷也不希冀这些后辈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