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固然灭了六国,但对于六国的旧族还是很警戒的。也是以,在各地保存军队,还是有需求的。
“帝国初兴,为御表里之变,当兴马政。”
秦国不但是对于秦国的功臣停止封赏,对于六国的权贵也停止了封赏,比如赵国的武安侯赵兴,在秦灭赵以后,便将之迁到了咸阳,仍尊为武安侯。
但是,接下来便不是高枕无忧。究竟上,帝国初生,却面对着内有内乱。
政哥对于一众朝臣设想的礼节轨制挺对劲的,不过对于泰皇这个名号,总感觉却少了点味道,想了好久,说着。
继往开来。
北之匈奴、东胡,南之百越,以往被七国各自分担的周边压力,现在全数聚在了秦国的肩膀上。
终究,政哥考虑了一会,道了一声。
“昔者五帝处所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安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律由一统,自上古以来何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一众封侯的人中,又以王翦最为尊崇,他的封号是武成二字,乃是极其高的评价。
六王毕,四海一。
剩下的兵士,没有进入大夫一级的,也能够拿着朝廷犒赏的地步屋宅,回家务农。
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贲、武信侯冯毋择、建成侯赵亥……
王绾、李斯等人会商了好久,终究在古籍当中找到了一个最为高贵的名号“泰皇”,同时建立了一套新的轨制。
跟着齐王举国而降,正式宣布了影响了这个天下数百年的战国期间闭幕。
现在秦海内部还未清算,就算是要对匈奴大范围用兵,也还不是时候。用这些战略,操纵的好的话,能够临时稳住边疆的蛮夷部落。
现在帝海内部,王、蒙、冯、李等军功家属气力微弱。
“陛下,帝国荡灭六国,天下初安。若山东有变,关中之军可逆流而东,据敖山之饶,以御六国余孽。然南北不决,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当思危变。”
“马政?”
这些博士都是学问赅博之人,来自诸子百家。
而内部的题目也很多,最为孔殷的,则是庞大的秦军,该如何安设?
在这个弘大的题目之下,则有一个个藐小的题目,牵涉着政治、文明、经济、军事等各个范畴的方方面面。
此时帝国最大的军事布局还是放在了山东六国,至于四周的匈奴、百越,都是在主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