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最后建于三国期间,乃东吴大将鲁肃所建,最后是作为阅军楼利用,便也称作“阅军楼”。到西晋南北朝时,称为“巴陵城楼”,直到中唐李白赋诗以后,始称“岳阳楼”。
尹治平道:“当然很有事理,比方你,既是个女人,又是个削发人,就非常不好惹。那尼姑跟你一样,占了两种,必定也是个不好惹的。”
尹治平带着李莫愁下船登陆以后,便直奔岳阳楼而去。
尹治平道:“还是算了,这笑话有点冷,说出来你也一定觉着好笑。不过那尼姑瞧来也是个江湖中人,并且她仿佛也是使拂尘的。我曾听人讲过一个说法,说是行走江湖,有三种人最好不要等闲招惹。”
对于岳阳楼这类名楼在小说中一贯都是做为酒楼呈现,我实在是很有点难以了解的。像岳阳楼,在唐朝时就已经是名楼,职位非同普通,并且向来都是官府在补葺保护,我很设想会有人把其开作酒楼。
李莫愁哼了一声,没再多说甚么,转头去看窗外风景,尹治平也跟着向窗外看去。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