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俭仆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格,豪侈是险恶中的大恶。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风行得不会很远。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当权在朝者不能无端夸奖对本身有恩德的人,不能借端奖惩与本身有私仇的人。
[译文]群众的生存贵在勤奋,勤奋就不会窘蹙。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谁能没有不对呢?有了不对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祝贺祝贺!
[译文]没有品德而享用俸禄,就是祸害。(申明享用国度俸禄的人必须在风致上作人的榜样。)
28、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国度昌隆时,当政者对待布衣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体贴珍惜,这是它的洪福;国度灭亡时,当政者对待布衣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敷道,这是它的祸端。--摘自收集
2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当中时,要想到能够呈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防备,有所防备就没有了祸害。
13、弈者举棋不定,不堪其耦(ǒu)。《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2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脸颊骨和牙床相互依托,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酷寒。两个邻近国度(或政党、个人)短长相干、相互依存的干系。
国庆到,长假临。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16、过而不悛(quān),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译文]多干好事,必然会自取灭亡。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按照本身的实际才气去处事,不对就会少些了。
14、公愤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服从精确的定见象流水一样快。比方能很快地接管别人好的定见,谦虚听取别人的攻讦和建议。
2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骄横、豪侈、荒淫、放荡,是险恶发源的处所。
12、宴安鸩毒,不成怀也。《左传・闵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