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性浪漫主义音乐家门德尔松[第1页/共3页]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以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

他不但是一名热忱称道天然的墨客,还是一名善用虚无漂渺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画性浪漫主义”。

祖父是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

在苏格兰度假后,以《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和《苏格兰交响曲》(no.3,A小调)表示他的观感,固然这两部作品是直到他18301831年拜候意大利时才动笔写作的.

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

接下来去了巴黎(18311832),在那边与李斯特和肖邦相遇。

父亲是一名胜利的银里手,费利克斯在养尊处优又有文明涵养的环境中生长。

全曲充满了一个十七岁的年青人透暴露的芳华生机和清爽气味,又表现了同龄人难以把握的技能和出色的音乐表示力,充分表示出作曲家的创作气势及奇特才调,是门德尔松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是古典精力与浪漫的意想天下相连络的典范之作。

1846年的伯明翰音乐节上批示他的清唱剧《以利亚》,获得光辉胜利。

门德尔松在长久的平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的气势和顺温馨、美好温馨、完整松散、极少冲突抵触、富于诗意胡想,反应出他糊口上的安宁充足。他创作的《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等都是闻名的作品。

门德尔松最早"成熟"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揭示出他的高深的技能和奇特的旋律气势,标记取题目性或描述性音乐会序曲创作史中的一个首要阶段。

20岁时他通过批示《马太受难曲》,在巴赫归天后的初次公开演出,鼓吹巴赫的作品。

在罗马与柏辽兹相逢,并开端酝酿《意大利交响曲》(no.4,A大调)。

享年38岁9个月1天。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是个钢琴神童,9岁就开端公开吹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op.1),十四岁构造本身的私家乐队。

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运糊口、开畅情感的写照。曲中揭示了神话般的胡想、大天然的奥秘色采和诗情画意。

先先容《仲夏夜之梦》吧。

作曲家的着笔不在悲剧性,哲理性或是角色的描画,而是侧重描述大天然的诗情画意以及官方神话的胡想内里有仙女的舞乐,恋人的追逐,小丑的顽舞,花妖的轻巧等等的恶作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