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南五千米处,延绵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度100米摆布,,最岑岭170多米。山全由细沙堆积而成,沙山形状各别:有的像月牙儿,弯弯相连,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矗立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涯;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摆列整齐;跌宕有致的沙山,妙趣横生呢。之以是称鸣沙山,传闻下山时,沙粒会随人活动,收回管弦鼓乐般的隆隆声响而得名。
呵呵,在敦煌的旅游只能挑选的简朴的先容了噢,看了先容是不是很神驰呀!真的很值噢!
来到莫高窟真正体味了“百闻不如一见”呀,很震惊!非常震惊!
据莫高窟的碑文记录,公元366年,有位叫乐尊的和尚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落日晖映在劈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旁观,俄然间他瞥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动,又仿佛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奇妙的佛光影气象打动了,他以为这就是佛光鲜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因而乐尊顶礼膜拜,决计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绝壁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而后,佛门弟子、达宫朱紫、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的汗青长河中,朝拜者络绎不断,香火不竭,耐久不衰。
莫高窟的壁画上,到处可见漫天飞舞的斑斓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美好形象。飞天是奉养佛陀和帝释天的神,在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吹打、善飞舞,浑身异香而斑斓的菩萨。墙壁之上,唐朝飞天更加丰富多彩,气韵活泼,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当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美好轻盈的女性身躯在无边无边的茫茫宇宙中漫天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爬升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太重楼高阁,好像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得意。5000多个飞天由特有的蜿蜒盘曲的长线、伸展调和的意趣绘制,此中最小的只要1寸、最大的2米共2000多个外型的飞天,呈献给人们一个美好而空灵的美好天下,很奇异、很斑斓的飞天让人思路翩翩...
当红领巾变成了领带
最独特的是,鸣沙山的风向只要东西向,每天早晨会刮风,只向上刮,不管白日旅客的玩耍使之沙山多少棱角不见,颠末早晨的刮风,第二天沙山又以奇妙的有棱有角的千姿百态形揭示其斑斓、奇异、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