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古之学者,在心肠上做工夫,故发之面貌,则为大德之符;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

戒甘旨,甘旨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

六合间天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小人之心不堪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地步浓艳处,要淡得下。

、一念忽视,是错开端。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澹泊是养心第一法。

祝贺祝贺!

宁静是办事第一法。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

、大事难事看担负,窘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修心古训》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世事倒置,吾人修行之资也。

世事骚动处,要闲得下。

、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

统统财产、名誉、职位,都是外在表象。德行才是底子,厚德载物这句话涓滴不假。为甚么学习中国传统文明以后能够轻松获得财产?因为厚德才气载物,令媛财产必然是令媛人物。

今之学者,在面貌上做工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贪当矫之以廉,私当矫之以公。

、宜寂静,宜安闲,宜谨慎,直俭省,四者,切己良箴;

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

、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傲当矫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处窘境心,须用开辟法;

--摘自中国传统文明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心一固执,万事不得天然。

省除烦恼,多么心性安和。

、君子之心不堪其小,而宇量涵盖一世;

人之苦衷,多欲则忧,寡欲则乐。

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怠惰时一检点,猖獗时一检点。

奢当矫之以俭,忍当矫之以慈。

、只是心不猖獗,便无不对;

、心一恍惚,万事不成清算。

、有感化者,器宇定是不凡。

褊当矫之以宽,执当矫之以圆。

、涵养冲虚,便是出身学问。

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澹泊是养心第一法。

、戒豪饮,豪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

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