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露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首词豪情纵横旷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示了作者的胸怀见地,感情兴趣,但愿抱负,一波三折,姿势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荏弱的风格,“指出向上一起,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汗青弥珍的名篇。
辛弃疾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气势沉雄豪放又不乏细致柔媚之处。在苏轼的根本上,大大开辟了词的思惟意境,进步了词的文学职位。先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大,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百姓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宝;
春江潮流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那边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干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类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堪愁。谁家彻夜扁船夫?那边相思明月楼?不幸楼上月盘桓,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不幸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穷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经》是中国实际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因为其内容丰富、思惟和艺术上的高度成绩,在中国乃至天下文明史上都占有首要职位。它初创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对后代文学产生了不成消逝的影响。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盘桓,我舞影庞杂。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离。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我闻琵琶已感喟,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了解!我从客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常常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彻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