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之行点滴:
莫高窟的壁画上,到处可见漫天飞舞的斑斓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美好形象。飞天是奉养佛陀和帝释天的神,在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吹打、善飞舞,浑身异香而斑斓的菩萨。墙壁之上,唐朝飞天更加丰富多彩,气韵活泼,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当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美好轻盈的女性身躯在无边无边的茫茫宇宙中漫天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爬升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太重楼高阁,好像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得意。5000多个飞天由特有的蜿蜒盘曲的长线、伸展调和的意趣绘制,此中最小的只要1寸、最大的2米共2000多个外型的飞天,呈献给人们一个美好而空灵的美好天下,很奇异、很斑斓的飞天让人思路翩翩...
敦煌-鸣沙山: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高低摆列五层、凹凸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非常。
当汽水变成了啤酒
敦煌第96窟,内里是一尊弥勒佛坐像,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敦煌莫高窟的第一大佛。在洞窟中昂首瞻仰,宏伟壮观的气势深切体味了“震惊”呀。按照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录,这尊大佛为唐朝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将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交班人”。大佛的制作体例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抵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窟前的修建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现在的九层楼是1935年制作,它攒尖矗立,檐牙错落,铁马叮咚,现在已成为莫高窟的标记之一。
最独特的是,鸣沙山的风向只要东西向,每天早晨会刮风,只向上刮,不管白日旅客的玩耍使之沙山多少棱角不见,颠末早晨的刮风,第二天沙山又以奇妙的有棱有角的千姿百态形揭示其斑斓、奇异、壮观。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南五千米处,延绵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度100米摆布,,最岑岭170多米。山全由细沙堆积而成,沙山形状各别:有的像月牙儿,弯弯相连,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矗立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涯;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摆列整齐;跌宕有致的沙山,妙趣横生呢。之以是称鸣沙山,传闻下山时,沙粒会随人活动,收回管弦鼓乐般的隆隆声响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