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谢家人莫非都是阎王殿出来的?

谢珩低笑了一声。

少年嗓音风骚,一抬眸,尽是掩不住的笑意。

瑞王赵智道:“君为重,民为轻,自古如此,你不思为君分忧,成日想着那些小事,读再多书又有甚么用?”

方才那些人,为了争个状元,吵得唾沫横飞面红耳赤。

“臣在。”

到了赵智,只要一句,“现在正值乱世,封闭国域,不失为保境安民之法。”

恰好谢家这两个少年,一个看热烈笑意正浓,一个面色如常,如同局外人。

现下刚好有这么两个士子,写成了斑斓文章作为发起呈到了御案上。

赵智平生头一次被人如许下脸子,气得肺都要炸了,一个箭步就冲到了谢玹面前。

最后,还是王益昌这只老狐狸恭声道:“还请皇上御笔钦点。”

这位但是个记仇的。

谢玹闻言,不紧不慢的上前一步,“民以食为天,三餐温饱为本,丰衣足食,可思兴邦振国。诸位都没饿过肚子,如何晓得为了温饱二字驰驱繁忙的百姓,想的是甚么?”

赵丰道:“世族大师根底深厚,如果能同朝廷一心,必定是一大助力……”

议政殿里悄悄无声。

“今科士子中,多的是斑斓文章,这类滥竽充数的,是如何呈到御前的?”

少年桀骜如此,缓缓笑道:“我家三公子也只是读过那么万八千本书罢了,诸位大人怕甚么?”

首辅王益昌上前一步,上奏此次科考大要,“目前人才济济,士子们个个文采风骚,乃是我大晏之福,老臣和两位同僚挑出几篇上乘之作,请皇上亲阅。”

赵毅昂首,一眼就瞧见了他,“谢爱卿。”

老天子问:“《封国域而安民》和《世族参政论》谁写的?”

只是,这两个设法都是老天子之前齐亲信提起过,还没有机会落实下去的。

“谢家的三公子也在榜中,你如何一句话都不提?”赵毅在人群中扫了一眼,目光落在谢玹身上。

赵毅抬了抬手,“宣今科士子进殿。”

他作势便要退出殿去。

“还挺清傲。”

殿试每三年一次,每次赵毅都要问问底下这些臣子的定见,最后却一定能如你所愿。

一众文人偷偷的瞧着这位谢小阎王,他一扬眸,世人又纷繁低下头去。

宠辱不惊,一贯的面无神采。

太子洋洋洒洒说了一长串。

若说这里头一点门道也没有,谁信?

世人行过大礼,站在殿中恭听圣训。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