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苏启明,仿佛与北狄王……不得不说,这此中的恩仇还是蛮深的,不好颁发定见。
这二选一真难,皇上心揪得想吐血。
刘公公晓得不说不可了,嗑了一个头,想了会儿,才道:“此事一但鼓吹出去,必然会有人认定苏老将军通敌。但以老奴之见,以为一个女人换回十万军队外加两国寝兵十年,这买卖很值,哪怕是北狄不取信誉,我们也能临时争夺时候。不过这事老奴以为,还得问一问苏启明老将军是如何看的,毕竟是他家联婚。”
想明白的皇上神采乌青,他多次表示警告皇后,没想到皇后还是一步步替刘家运营,一点都没将他的话放在心上。
次日早朝,皇上拿出北狄王的手札,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苏启明已经与北狄王会过面,北狄王承诺寝兵,现在该如何媾和。
大皇子楚轩森文弱,脾气过于绵柔,朝上很有微词并且庸碌无能,他并不如何喜好。但大皇子是元后所生,身后又有曹宁城搀扶着,为了不落个刻薄元后宗子的名声,顾及曹家,不得不将大皇子留在京都。
他更加感觉皇后和刘家有些不受节制了,乃至都有些对劲失色。唯今之计,只要汲引大皇子挡着皇后和刘家,最好是能让刘家与曹家斗个两败俱伤,给四皇子扫清停滞。
说北狄王不利,那他也没强多少。这些年,他派兵遣将在边冬城镇守、浴血奋战那倒底算甚么。早晓得将苏启明往那一搬,能替国库省多少银子。
不承诺?北狄王一死,北狄王子继位,坑杀不归山十万军队,斩杀李家两位将军,然后倾天下之力与大晋死磕到底,来个两败俱伤?
二皇子楚轩鑫倒是才气出众,他在二皇子年幼的时候曾考虑过立二皇子为太子,还经心将二皇子带在身边教养了几年。只是刘家近年有些放肆让他非常顾忌与不喜,但顾忌与不喜他也不敢在冒着朝堂动乱的伤害给二皇子发配到封地去。
皇上还没来得及汲引大皇子打压二皇子,辽冬城的捷报送进京来了。
这战还要打吗?另有甚么可打的!
楚轩炙也站在楚轩淼的那一边:“父皇,此事还请慎重。”(未完待续。)
他这要如何办?
皇上不满的哼了一声:“老东西,朕恕你无罪,放心大胆的说。”
让皇上愤恚的另有与捷报一块儿送来的北狄王手札。
没错,是战报,还是捷报,辽冬城的战役还没开打就赢了。
皇上写的密函还没送出去,苏启明的十万加急又送到了京,估计是苏启明晓得了北狄王偷偷又送了手札后写来的急报。皇上翻开一看,拍案大笑起来,“苏启明真不愧是我大晋朝的能将。”那种负心的主张他也想得出来,真亏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