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达成的和谈包含以下几点,第一,普鲁士军团负载波兰口袋战役期间的巴尔干战事,而巴伐利亚军团在结束战役以后,逐步接办巴尔干战区。第二,巴伐利亚军团是否调往东线,我们再议,取决于奥匈军团是否会被俄国人重创?”说道这里,连德皇都微微一笑。感受这个前提非常的成心机。
汗青上,在诺曼诺夫王朝垮台以后,白军、苏联赤军、各种民族和处所力量风起云涌。俄罗斯积累了上百年的民族冲突在这一刻发作,这是俄国最不稳定的时候,各种思潮和民族独立活动让这个曾经用马队和大炮打出来的广袤国度空前的衰弱。这是减弱将来阿谁曾经能够和美国相提并论的超等大国最好的机会,在王子心中,本身坐镇俄国的感化比带领军团在西线厮杀要更好。
“在第三年中,我想当一年的乌克兰―外高加索总督。”王子笑着说道。
“说实话,鲁普雷希特,你的话让我很不测。你把本身当作了救世主,而忽视了别人。你想做到的事情就必然要做到。这会让你贫乏朋友的。”德皇皱了皱眉头说道。
当然,德皇也想过,要不某一天,把巴伐利亚军团抽调到西线,然后东线换成普鲁士军团。但是这最多也就是想想罢了。启事很简朴,先撇去政治题目、变更题目以及两个王国之间由此产生的隔阂,把统统题目终究都复原成军事题目,巴伐利亚军团能够供应起快速交叉所需求的大量汽车。而普鲁士固然总量很多,但是需求承担的运输压力更大,充裕的车辆数量反而不如巴伐利亚。
德皇对于这个题目的存眷是有启事的,一方面是因为俄国的中间向来都是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如果你想要向北推动的话,那么阻力会非常大。实际上,在俄国闹反动之前,德国军队在北面的推动非常有限。当然,闹反动后就不一样了......。而别的一方面,普鲁士的收益点在波罗的海沿岸而不是乌克兰,那边是奥匈帝国的战利品。打了半天,总要有收益吧?而讽刺的是,普鲁士的收益,竟然要靠巴伐利亚的长剑来获得。
“有的时候实话实说就是如许招人不满,但是这是一个客观的天下,不会因为主观而窜改。既然陛下不信赖,那就让时候查验统统吧。”王子无所谓的说道。
这个时候德皇天然不会说,你是不是怕在西线拖垮你的巴伐利亚军团?启事很简朴,王子只是冲突和不肯意。诚如王子所言,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即便心中不肯意,在需求的时候也会行动的,比如说客岁巴伐利亚军团精锐前去西线。着力不能说小,代价也不能说小。而战果更是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