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确切是仓促应战,但长平间隔赵国不算远呀,比起后勤线来,赵国比秦国好很多,更何况之前秦国还和韩国打了一仗,然后马不断蹄的就又和赵国耗上了,明显秦国就算筹办的再充分也没用。
但是这并不实际,起码昭襄王感觉吧,站在赵王的角度来看,廉颇打的好好的,守的非常稳妥,堵着原本来势汹汹的秦军寸步不能进步,在这类环境下谁换了廉颇谁傻逼啊。
即便贾诩和范雎的画风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但这并无毛病苏云卿想为本身找个智商担负的表情。
因为从本质上来讲长平之战不管是对于赵国还是秦国来讲都是一场不测,秦国想要占有韩国的上党,但是秦国没想到韩国竟然在目睹着上党保不住的时候把上党送给了赵国,更没有想到赵国就那么接管了。
而提及这个苏云卿又不说话了,这类事让她提个设法还行,详细操何为么的,苏丞相称年向来是丢给部下的谋士们去做的,归帮部下一群高智商,不消白不消嘛→_→
“而这也恰是我们的机遇。”
不过范雎倒真不愧是范雎,他只是扫了眼苏云卿和昭襄王的神采便把心中对苏云卿的惊奇放到了一边,起码现在得先把闲事处理了,比起他对苏云卿的惊奇,明显还是秦赵之战更首要一点。
昭襄王觉得这事都算是处理了呢。
苏云卿不由的就想到了三国期间,阿谁期间一样风起云涌,一样能人辈出,但如果说能够呈现一个力压全部期间让同期的人全都变成烘托的人那还真是没有发明。
昭襄王也承认这一点:“廉颇不是那么轻易对于的。”
【你真的就那么喜好白起?】
但是……
范雎提出的教唆诽谤,漫衍流言甚么的真是低端到不能再低端的战略了,可这类普通人玩起来能够很俗气,乃至是简朴卤莽的战略到了范雎的手上的确玩出一朵花来了。
然并卵,昭襄王感觉范雎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这一仗打了两年,昭襄王已经在考虑是撤兵还是干脆加把劲把战役扩大化,直接与赵国决斗,打一场两国的存亡之战了,固然昭襄王还没下定决计,但他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义,不然苏云卿的几句话不成能让他等闲的摆荡。
是以苏云卿乃至都顾不上范雎,她目光灼灼的看向昭襄王,第一次表示出了极其狠恶的情感,这并非是之前与昭襄王说话时的那种冲动,因为不管是昭襄王还是范雎都能看出来,苏云卿的情感实在是有点失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