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定计高阳[第1页/共4页]

“小子姓李名信。”

李信放下大碗嘿嘿笑道:“阁部恕罪,小子一早至今滴水未进。”

“最大的困难是迁民,但只要处理计划公道,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孙承宗听的很细心,李信每说出两个字便微微一点头,待六个字听罢却模糊有些绝望。前两点并无太大新意,利其器,不过是修墙,多备守城兵器。迁民则是坚壁清野,劳民伤财乃是他最大的顾虑。只要这个管束,他有点不明以是。

“有何不敢,若负约城陷,小子自当阵前领死!”

“后生但是要修墙?”

忽听外边马蹄声由远及近,雷县令举目望去,喜道:“是朝廷快马,定是京师大捷!”

灶台旁堆着一捆捆柴枝,李信信手折了一截,在地上画了起来。他起首画了一个矩形,“这是高阳城墙。”随后又将城墙的每边分为三等份,沿等份分界处画出两条垂直于城墙边的直线,每边两条总计八条,最后又在四角向外画各出一条直线。

孙承宗“唔”了一声,他几近能够百分百鉴定这李信为隐姓埋名的某家王谢以后,时人以双名为尊,试问稍有家世之人又怎会给自家孩子起单名?这类谋国的学问除非家学,毫不会别传于人的。如果浅显人家,又试问谁能教出个有如此见地的后辈?另有一点,如此一个青年又如何沦完工胡匪乃至囚徒的?这都是一个谜。

“恰是,每边长十五丈,宽一丈。如此,鞑子若攻城,非论进犯哪一侧都会道对三面进犯,我方能够阐扬最大火力毁灭鞑子有生力量。”

李信宿世供职的单位大小集会无数,凡是发言发言,总结出一二三四,概括几个点那是家常便饭,以是不自发的变带出了宿世的风俗。

李信没有这期间的尊卑认识,美满是一副争辩的姿势,但雷县令却挂不住了,一个囚徒敢如此顶撞他这个七品知县,若不是看在孙承宗面上,早就着人乱棍轰将出去了。一张脸由绿转红,指导着李信气的说不出话。

“二郎,带这位李小兄去馆驿,好生安排食宿。帮手他尽快做出水泥,需钱要人固然满足。”

这一记高帽带的雷县令并不舒畅,若在平时说他本地父母官的声望,自是对劲万分,但现在代表的是任务,难不成由他来主持迁民,这是千万不可的,他还筹办跑路呢。

“嗯,此理与马面墙如出一辙,后生好武略,只可惜如此范围的夯土筑墙非数月之功不成,高阳县物力人力都捉襟见肘。”孙承宗顿了一下,随即调子转高。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