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时明出了卫司衙门翻身上马,侍从小寺人们一个个也跟着上马。
本来李信都做好了应对刁难的筹办,谁晓得中使竟是为了封赏而来,特别是交代给他措置哀鸿的差事,即是生生分了一份熊开元知府的治民之权。
高时明传闻没有火药,感觉不是甚么大事,而是一再催促李信搞全民动员,让统统人都去守城。他提出来,只要死守不出,流贼久攻不下,必定会落空耐烦而转向府城大同。
可他也实在是有苦说不出,莫非上书据理力图,将差事都揽返来么?那更得要了他的老命,一个大同府城已经把他弄的焦头烂额,因为焚毁病尸的政策给范家商社开了口儿,已经弄的民怨沸腾,此前所做尽力已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现在的大同府城已经差未几十室九空,百姓们避祸的避祸,病死的病死,无法之下,府衙命令封城,任何人不准出入。周边卫所的流亡环境则更是严峻,各千户百户根基上都已经逃空了,山西行都司府的各级官员亦是死的死,逃的逃。
“李将军,不是咱家急着走,而是司礼监那一摊子事离不得咱家。得,你也不消远送,他日将军登台拜将之时,咱家再来讨酒喝……”
说罢哈哈笑了两声,马鞭啪啪作响绝尘而去。
“报大人,那高寺人又返来了!”
熊开元胸中肝火上涌,李信算个甚么东西,不过是一介胡匪,现在竟然也与寒窗苦读的自家打起了官腔,但是情势使然,他也只得将肝火又咽回肚子里,揉开了又挤出个皮笑肉不笑的脸来。
“高公慢说,究竟产生了甚么大事,如此火急?”
在明朝,最获咎不得的人就是寺人,李信不敢怠慢,只好带着大伙出城去驱逐。还没比及城门口,便见高时明快马疾奔,侍从寺人们也是一副急吼吼的德行,全然没了刚来时传旨之时的那份气定神闲。
“都好说,都好说,李将军有甚么要求固然提,本官必然尽力共同,尽力共同。”熊开元含混应下,又话锋一转,“传闻阳和卫闹了民变,却不知李将军筹算如何措置?”
但是,李信弄出了这个查抄站以后,收成颇丰,各地卫所都有样学样,搞起了查抄站,只要贩子出关,便要被层层剥削,终究在正月里,统统的贩子都断了出边墙的商路,这类血本无归的商他们跑步上就此就得倾家荡产。
熊开元脸上的肉一阵抽搐,仍旧破皮笑肉不笑的答复着:“那是必然,尽力支撑!”
杀鸡取卵不过如此,从腊月到正月两三个月间,晋商能被压榨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他们已经断了从阳和卫与镇虏卫出边墙的商路,如果实在想要与塞外的鞑子买卖,只能由蔚州等地绕好大个圈子,到万全卫然后由张家口出边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