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波折再起[第1页/共4页]

倒是范复粹对洪承畴有些另眼相看了,此人自入阁开端便成心偶然的站在了张四知一边,可本日又敢为李信据理力图,亦足见其内心还是饱含着热血与正气的。并且洪承畴毕竟与李信曾并肩战役在一起,如此正视袍泽之交谊令人感佩不已,特别还是冒着庞大的政治风险为李信出头,使得这份袍泽之谊更显弥足贵重。

“谁说李信无尺寸之功,如此浪言,你又有何根据?就不怕老夫参你个携私抨击,攻讦功臣的罪名吗?”

这话说的可够阴损,何谓青史之上那片纸只字,以一腔热血荐我大明,那就是青史留名,芳泽百世啊,这要恋慕死多少文人,他们穷其平生不也是为了这青史之上能留下几个字吗?。李侍问如此指责,就是在骂李信以上万人的性命來替他买一个青史留名,何其暴虐…

“永平府守将高平仁进京鸣冤,此事触及李信,臣不敢擅专,还请圣裁…”

陆九在李信身边就像个长舌妇普通的不断聒噪,李信对此早就习觉得常,他抬眼看了看天气,又将舆图摊在马鞍之上,确认以后才扭头去看陆九。

……

范复粹固然不能说出李侍问所言的讹夺之处,但还是一意为李信争功,先是嘲笑了两声才诘责道:

百官凝神看去,只见新进内阁大学士洪承畴站了出來,侃侃而谈,所讲所言竟是让人大为动容。的确如此,以死邀名,亦是义士啊,李侍问所言或许有失公允了。

可眼下如何,倒是只字未提,这等让国人齿冷的事,别人不敢出來指责,他范复粹毫不能坐视朝廷自毁栋梁啊。

“谁说李信当有功绩?依老夫看,在议功之前不如先给这丘八论论罪。沒有部堂行文,便私行调兵北上辽西此其一。手握我大明万余将士姓名,却冒然将其置于绝地,此其二。若不是祖将军勇武智计,只怕他是想以这上万骸骨,來堆出青史之上那片纸只字吧…”

但是,此话从侧面來了解仿佛也不无事理,李信明显是在能有挑选的环境下,挑选了一个对本身最倒霉,也是一条近似于绝地的路。这一招兵行险棋能够安然脱身,真不晓得他是命大,还是早就胸有成竹。不过这等诛心之言只能在肚子里转一转,百官们都晓得,只要这话说出來,一个刻薄非议的名声是跑不了的,他李侍问是虱子多了不怕咬,债多了不愁,别人但是极其珍惜一身的羽毛,当然不会拥戴,但也决然不会有人替李信出头。

天子一句话就即是为范复粹替李信争功一事盖棺定论了,大臣们都已经做好了散朝的筹办,可就在此时洪承畴竟然又站了出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