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皇父摄政王[第1页/共4页]

自此,多尔衮的权威竟在雄师惨败的景象下,空前的加强了,皇父摄政王的圣旨更是大家莫敢不从。

此次兵变仿佛仅仅只逗留在布告和谕旨的纸面上,浅显百姓对此竟浑然无觉,就连酒坊茶坊均还是停业。

但这一夜并没有产生人和乱子,担忧的乱兵并没有呈现,就在人们纷繁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皇城内忽有谕旨收回,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惊。想不到,昨夜竟产生了如此惊心动魄的大乱。

郑王反叛的动静书记次日,顺治天子颁下圣旨,因感念皇叔父摄政王再造之恩,自而后将尊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颖亲王萨哈璘是礼亲王代善的三子,这位在皇太极期间权重一时的大贝勒乍闻凶信,肉痛之下当场晕厥。如果萨哈璘乃平常战死也就罢了,但朝鲜国那些野人竟然将萨哈璘的首级烹煮后送了返来,这等热诚和大仇却如何能忍?

多尔衮从速一把扶住了代善,又一面命人抬来了软榻,将老代善安设在软榻上,此次长长叹了一口气。

老代善抹了把泪水纵横的老脸,点点头:“代善愿为摄政王前锋!杀光朝鲜国闵氏,为,为萨哈璘报仇雪耻!”

在这个动乱的时候放多铎出京,无疑会让多尔衮少了一大臂助,但此时已经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要考虑的一个题目是,如果济尔哈朗此时趁机发难,该如何办。

雄师出征之日,并未大张誓师典礼,仅仅是清算齐备以后,极其低调的开出了盛都城。因为多尔衮能够压抑了朝鲜败北的动静,是以贩子间对此仅仅是以谎言的情势在偷偷传播着,此次出征天然不宜大肆鼓吹。

“何必大贝勒亲身劳动,多铎勇武冠绝八旗,由他去合法当时。”

“郑王反叛实在是自不量力,想想皇叔父摄政王是多么人物,岂能被他钻了空子?”

一字之差,却谬以千里。皇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父摄政王,那么顺治小天子又将其生父皇太极置于何地呢?但皇太极固然曾是大清国千万人之上的天子,但现在早就化作了冢中枯骨,阿谁掌权的人已经换成了多尔衮,就算夺了皇太极的妻儿江山,又有谁会站出来为他说上一句半句话呢?

“大贝勒这是何为?快起来发言。”固然代善已经册封礼亲王,但多尔衮还是爱好以旧时风俗称呼他为大贝勒。

“先生何故教我?”

“也不尽然吧,俺看是皇叔父摄政王设好了骗局,只等郑王往里钻呢。”

也有人对济尔哈朗持同神态度,“没准是摄政王构陷了郑王也未可知,试想想,郑王即便真有反叛的心机,会不会蠢到在多尔衮离京的当天发难?还被多尔衮悄无声气的就给挫败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