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前,黄胜举家迁徙南京,给了米琰很深的震惊,须知黄家在大同府根深蒂固,既然做了举家迁徙的决定,那就已经是舍弃根底破釜沉舟了。
面对如此反问,陈文柄不知该如何答复,只愣了半晌说不出半个字来。
“镇虏侯既然心有成竹,倒是米琰孟浪了!”说罢告罪一声,便大踏步的去了,将愣在一旁的陈文柄弄的满头雾水,不知米琰因何竟心下放松的去了,明显是镇虏侯在发昏话,要去北都城钻天子为他设好的套子……
再说陕甘一带另有沈王和左良玉的军队,他们又岂会坐视李自成于他们争抢地盘?是以,杨嗣昌稳定住中原局面以后,大明天子朱由检便急不成耐的将锋芒直指江南。
“元长先看了再说话!”
山西在这几年间究竟练出了多少新军,一向多有传言,最后的动静是说田复珍在太原府招募山民练习了五万新军,厥后又有人带回动静,说是田复珍在天子的支撑下厉兵秣马,一共练习了二十万新军。
只要李信,仍旧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只笑着避开了话题。
在众目睽睽之下,李信面色如常的领旨谢恩。那位寺人在与李信酬酢了几句以后,又作态摆布傲视了一阵,问道:“不知高公安在啊?”
江南乃财赋重地,系大明命脉地点,又岂能容忍拥兵自重的军阀手中留的久留?
李信只呵呵笑,说着过几日统统尽会明朗,便端茶送客了!
李信淡然一笑:“也是不巧,中使有所不知,高公克日以来身染沉疴,已经卧床不起了!”
传旨的寺人在插手完百官迎候的典礼以后,便向李信告罪前去高时明于南都城中的寓所而去。天子家奴之间,自有他们的一套路数,与外廷官员们另有很大的分歧。
各方密查到的动静公然不是空穴来风,过了不到半月工夫,天子中使公然乘船到达了南京。这在大运河自革左五营流寇手中完整收回今后,来自北京的传旨钦差还是第一次到达南京。
“岂不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喽啰烹?镇虏侯切不成以身犯险啊!”
当然,官员们看的是高时明的笑话,不过那传旨寺人的首要目标倒是镇虏侯。说实话,现在这些官员个顶个都是镇虏侯主政江南后一手汲引上来的,可说本身好处与之息息相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当然不但愿镇虏侯受命北上与新乐公主结婚。
田复珍数年之间竟不声不响的练习出了二十万新军来,哪能让人小觑得了?再说,田复珍当初作为李信的头号亲信,对他那一套知之甚深,练出来的新军天然与数年前的三卫军当也是不堪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