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最后晚餐[第3页/共3页]

魏藻徳心中一动,忙上前问道:

周皇背面一次踌躇了,朝廷向来以文驭武,兵事均有内阁通过兵部所掌控。

现在看来,竟省下了很多工夫。

但是,周皇后仅仅稍有踌躇,便毫不踌躇的挑选了支撑魏藻徳的建议。固然李信三次回绝,她仍旧对峙,最后连百官都联名提请重开多数督府,李信这才不再反对。

一场看似轰轰烈烈的围困北京之战,竟以多尔衮的狼狈北逃而结束。

“天子曾在各省布下密探,凡处统统异动,便会第一时候晓得。这,这密报断不会错的!”

“魏卿说的恰是,杨嗣昌与左良玉勾搭,意欲,意欲谋立沈王!”

“镇虏侯李信破虏定乱,功盖百年,晋为“武威郡王”,兼领多数督府。旨到,马上领兵南下平乱……”

满清内哄,对明朝而言,将会带来北方边疆起码三两年的喘气之机,这对于风雨飘摇的帝国来讲,已经是可贵的机遇了。

打的灯号是用烂了的“清君侧”,对外则鼓吹,周皇后勾搭李信暗害天子与清流忠臣,雄师北上只为吊民讨伐。

寺人的嗓音锋利而又刺耳,在奉天殿内几次回荡,余音久久难以散去。

不过,关于新帝的废立,黄胜却只但愿从皇太极的子嗣中来优选一名。至于人选是谁,在黄胜发来密报时,尚未肯定。但总有一点已然肯定,那就是满清内部的冲突已然发作,那些多尔衮的反对者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干掉这位皇父摄政王。

调查的成果很快报到周皇后那边,只是李信坦白了满清内哄一节,江南贸易公司的存在还是不让朝臣们晓得为好。

“臣附议!”

“镇虏侯,吾有句话不知说的合适与否,书上说穷寇莫追,既然满清溃得胜逃, 莫如送他们一程,就此罢兵,如何?朝廷禁不住恶战了!”

话音刚落,便又有寺人呈递了秘奏上来,周皇后再次翻开,果见又是杨嗣昌与左良玉立沈王为帝的事。杨嗣昌所领雄师的气力,不下于辽东边军,如果此人与左良玉及沈王结合,朝廷还能有一战之力吗?

即位仓促,统统都要从速从简,为得就是先动手为强,打击沈王叛军争夺皇位的士气。

紧锣密鼓的安插其间,山东,山西,乃至直隶南部前后传来了败报。杨左联军士气高涨,势如破竹,让都城高低民气惶惑,周皇后更是无所适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