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同仇敌忾[第3页/共4页]

顾君恩沉吟道:“秦王,靖江一战,实际上两边已经撕破脸,承诺他永镇福建天然不可,但如果不承诺,郑芝龙必然顾虑重重,毫不会等闲归降,我军还是尽快进兵广东才是。”

一开端秦牧对招降郑芝龙就没抱太大但愿,他想了想说道:“进兵广东是一方面,要真正灭掉郑芝龙,还得增加海军战力才行,等江南一安定,当即重启龙江船厂,不管是对于郑芝龙,还是将来北伐,都需求一支强大的海军。”

求月票!

梅花岭边,足有二十多万死难的百姓被埋在这里,构成一个庞大的山丘。

但史可法守不住扬州。是他的才气题目,不是风致题目。

秦牧带着上万军民,到梅花岭下大祭。请来僧道两家诵经作法超度亡灵,而祭品则略有分歧。

ps:气候热,坐在电脑前久了感受头晕脑涨,各位兄弟,二十几号了,给点支撑吧。

城中除了八千守军,剩下的百姓寥寥可数,倒是新收留了很多从淮北敌占区逃来的百姓,人数有三四万,总算给扬州增加了几分人气。

“免礼吧,和郑芝龙谈得如何样?”秦牧表示他坐下,并让侍女端上茶来。

“...................”

杨慎、堵胤锡、顾君恩等一大群随行官员,以及上万军民冷静地听着,在高大的万人冢前,在扬州劫后余生的百姓骂诉声中,秦牧的一番不带任何润色的话,让统统民气中戚戚,感到尤深。

同时,命人雕镂洪承畴、许定国、李成栋、刘良佐等人的跪像。

要让大师明白,要想如许的悲剧不再重演,就要尽到你为官、为兵的任务,为官者要廉洁自守,造福百姓,为兵者要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只要如许,百姓才气安居乐业,才不会受人宰割,扬州如许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但经历惨无人道的大搏斗以后,昔日东风十里扬州路,现在只余下残山剩水;二十四桥明月夜,但见清角吹寒,秋草残垣,一城凄冷。

***

洪恩浩大,不思报国反成仇。

秦牧本来筹算下户百姓的捐款一率不取的,不过内阁三取一的计划也不错,下户百姓捐的本就未几,首要代表的是他们的一份情意,三取其一等因而收下了他们的这份情意,这会让那些至心捐募的百姓更欢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