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领悟、不能言传,说的便是这类环境。
“土为五行之基,自生自化,生生不息!”关于五行之品德,在武峰的熟谙里,各有各的特性,但最后融归于土。
“这一次参悟,就从土之奥义开端吧!五行之土,土之厚重、包涵,可称为五行之基,不输于五行之首的金,土行生金,无土何来金?”武峰在内心做出决定,然后开端总结对土之奥义的贯穿。
这就像是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水池内,第一个水池只要一种鱼,共有一百条,大小一样。第二个水池里,有五种鱼,各有一百条,大小一样。
“但熟谙奥义,只是参悟本质的一个阶段。对于事件的熟谙,不但在于本质,更要熟谙其德行、风致,适应德行操控,形状窜改都是理所当然,已无顺逆之分……”无数感悟的动机,在武峰脑筋里闪过。
“金有金之德行,锋芒锋利,坚固不催,宁折不弯……”
面对第二个水池,还要看抓鱼人,是否选定目标。
贯穿到土之风致、德行后,他对于土之奥义的贯穿,就冲破八成顶峰,达到九成的层次。
“木有木之德行,柔韧刚毅,冬伏春长,条达向上……”
如果遵循普通过程,武峰完成对土之奥义的贯穿后,会按照五行相生的道理,促进其他四行奥义的贯穿。
但无从动手贯穿,没有感悟的契机,每一种都那么悠远,触手可及成虚幻,摸不到、抓不住,大抵就是这类感受。
但这对于武峰参悟奥义,还只是一个开端……
现在身处五行秘境,盘坐在五行山顶,仿佛每一种奥义,都那么触手可及,离他很近,就在他的面前,就在他的身边……
“土有德行,厚德载物、包涵万物,那其他四行呢?金、木、水、火,是否如土一样,有它与生俱来的操行?”不知不觉间,武峰的思路已不满足于土行的贯穿,飘到别的四行当中。
“火有火之德行,热忱主动,磊落光亮,照破暗中……”
他本来所参悟的五行混元奥义,都是此中某一种有所感悟的契机。然后从那一种奥义动手,在那一种奥义晋升后,进而借五行相生之理,促进其他四种奥义的贯穿,达到五行混元齐头并进的贯穿。
“参悟五行混元奥义,现在又没有感悟契机,该从那边动手呢?”盘坐在五行山顶,武峰不由有些难堪。
不过武峰,悟性并不差,关头是尚未呈现契机,又要五行混元奥义一起参悟,故找不到动手的门径。
“五行混元奥义,达到十成中期!”武峰低声自语,固然在很长一段时候,他沉入奥义贯穿中,认识相称含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