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是外因的话,还不至于让奥匈空军如此衰弱,真正釜底抽薪的是德国人对奥匈帝国的飞机发动机供应呈现了题目!飞机发动机自从面世后就一向是产业技术的最高代表,试问汗青上2战中能造好发动机的国度能有几架?也不过英美德三家罢了,苏联发动机是拼集,日本、意大利的发动机就比较悲催了,和前者底子没法比。(法国事没发力就被灭了,但是论技术的应当也超不过德国。)固然这个位面奥匈帝国活了下来,但是产业本身只能用普通来描述的奥匈帝国在高机能发动机方面的短板倒是没法弥补的,以是先进发动机只能入口德国。
普通环境下发动机供应倒是没题目,但是何如德国人也在兵戈。发动机耗损了也非常庞大。特别是那不勒斯战役和方才结束的班加西外海海战,德国空军丧失都不小,急需弥补大量的飞机,很多损毁的发动机也需求改换。而德国并没有转入战役动员当中,以是情急之下想要扩大发动机产能也是很困难的。到现在,各种配件和发动机吃紧让德国人自顾不暇,哪另有多余的产能给盟友?成果在比来的一周中,奥匈帝国获得的发动机不过才200台摆布,一周的空战中均匀丧失的飞机就有100多架,再加上改换受损的发动机和普通耗损,这点发动机底子就不敷用。缺勤率大减也是很普通的。
不过固然代价高贵,但是在施拉格大将的批示下。奥匈帝国陆军兵分两路,一起从正被方向南下,而另一起则是踏海而来。在空军和舰队的保护下,南下军团已经围住了布尔扎诺,主力则放弃攻城想南部持续进犯,目前兵锋已经到达了特伦托。而南线从海上而来的奥匈帝国登岸军队已经到达了维琴察,两支军队只要能完成汇合,那么全部意大利东北部就被伶仃出来,随后再共同从菲拉赫方向反击的奥匈军队便能够将这里完整归入到奥匈帝国的版图中。
但是正因为打算过分顺利,反而让施拉格感到一丝不当,除了一些关头要点以外,对方的抵当并不狠恶。固然施拉格计谋了一些处所。但是并没有毁灭对方太多的军队。特别是英国陆军,除了在乎大利东北部的以外。残剩别的的英军仿佛蒸发普通。从登岸战开打到现在,奥匈帝国在加里波第港已经有了4个师加一个旅。而北部本身带的3个山地师和一个步兵旅也进入了意大利,前面还会有更多的军队涌入。军队已经展开了,如何对方还不采纳行动呢?对方在等甚么呢?施拉格有些想不清楚。跟着时候的推移,比及越来越多的奥匈军队进入了意大利,那么对于英国人来讲时候是他们的仇敌,他们应当尽早策动反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