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一次不一样了,在德国打击伊朗的打算中,土耳其帝国事德国最首要的外援和助力,乃至于超越了奥匈帝国的感化。德国需求两河道域作为基地。为了减少从本土运输的承担,德国军队的一些非首要物质的采购都需求依靠土耳其,比如说轻兵器的弹药和部分炮弹,以及食品和少量的药品等等。同盟海内部的兵器很多都是通用的,固然土耳其人的产业比较悲催,但是出产出来的毛瑟步枪弹起码也是合格的。而除了这些后勤方面的启事以外,德国还需求土耳其军队的插手以弥补德国兵力的不敷。
感激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奥芬的月票支撑~~~。晚些时候另有一章~~~~~。求订阅求支撑~~~~~~~。(未完待续……)r1292
如果说奥匈帝国在乎大利战役中获得的比落空的更多的话。那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则是在此次战役中白白尽了一个作为盟友的任务了。土耳其人确切没有支出甚么。陆军和空军几近没参战,而水兵则是追着意大利印度洋支队在海上瞎闲逛。战役结束后,除了些许资金赔偿以外,也就是在和墨索里尼做贸易的时候有些特权罢了。不过对于这个成果土耳其人并不绝望,他们非常清楚支出和汇报的干系,也晓得德国人并不想让土耳其在西欧获得安身点。
倒不是说德国陆军打击兵力不敷,而是说为了节制一个比三个法国面积都要大的国度需求大量的兵力来保持占据区次序,同时还需求大量的人力包管后勤供应。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德国人想绕开土耳其就是不成能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同理,土耳其人也绝对不会白白给德国人打工。既然如许。两边之间的还价还价就是不成制止的了。
和德国不一样,威廉二世在德意志帝国中享有最高的权力。而费迪南在奥匈帝国中的权威能够就要大一些扣头了,再加上奥匈帝国事一个二元帝国,本身内部的奥天时人和匈牙利人就会因为各种题目争论不休,这也是为何这个国度具有广袤的国土、庞大的人丁基数却仍然没有生长到和法德比肩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