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陆军,八旗兵和绿营算是没甚么希冀了,那些老爷们花在烟枪上的时候要远多于花在步枪上的时候。这就去了近一半。真正有必然战力的也就各省的练军,”徐杰涓滴不顾及薛福成神采上的尴尬说道。
“再说说两边的设备差异,盛军作为北洋的精锐之师,步枪还是很不错的,步兵利用的是美制哈乞开斯六连发后膛步枪和单发步枪,马队为温彻斯特(旧译为云者士得)十三连发后膛卡宾枪。从机能上来讲很不错,比日本的村田步枪要先进,但是从炮兵来讲,则远不如日本,日本一个师有野炮24门,山炮12门。前者最大射程5千米,后者是3千米。而北洋的炮兵则夸大简便,盛军的35门火炮中只要16门是标准的野烽火炮。剩下的要么是37MM的小山炮要么是11MM构造炮。这类范围的炮队只能用于剿匪,和日本人打,无疑是痴人说梦。而这还是北洋中的精锐,如果换做别的省的练军,估计连着都不如把。而练军以下,估计另有很多人用抬枪和大刀长矛吧?”徐杰嘲笑道。
“如此看来,我大净水陆2师均无胜算了?”薛福成有些惶恐的说道。
“而差异更大的是两边的陆军体系和兵员本质。现在的北洋行军脱胎于淮军,除了换了一批洋枪洋炮,与新式淮军又有甚么辨别呢?没有西体例的参谋体制,没有当代化的后勤体系。陈腐的体例让轮机在交兵中批示混乱范围太小没法完成既定任务。而更首要的是军队连为何而战恐怕都不甚清楚吧?”徐杰渐渐说道。
“就算张大人故意援护,在海路断绝的环境下,以清国之运力又能够运多少陆军和所需后勤到达远在东北的疆场呢?”徐杰反问道。
“先生此言差矣,北洋抑或南洋都是朝廷的精制之师。张大人不会不分轻重的。”听到徐杰的话,薛福成脸上煞白的答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