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元宝隶书小平光背35元十国前蜀王建天汉年间铸,形制较精整,钱文四字隶书旋读,为王建五钱中最清秀者,径2.3厘米,重3克,传世光背及上仰月较多见。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桃8元
咸康元宝隶书小平光背50元后梁太祖开闰年间铸,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约3.4厘米,此钱传世极罕。另有“开平元宝”作珍。铜质浑厚,书意在隶,真之间,笔势萧洒,大似当五,幕平,几不分肉好郭,存世各一品,元宝下落不明。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80元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右挑大字280元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大样光背200元
应圣元宝行书折十背“拾”无订价五代初期刘守恭自称大燕天子,改元应天后所铸。径3.45厘米,背穿铭拾字,此钱传世绝少。
唐国通宝真书小平小字光背45元
天福元宝隶书大样官铸光背13000元五代后晋高祖天祖三年铸,许官方设炉并铸,故大小不一,钱文多夷漫不清,径2.2厘米重1.7克摆布,另有一种官铸大样制作较精。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周30元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背星月300元
承平百钱小平60元东汉末或三国初铸币,我文有篆、隶两体,制作细致,太有作大者,钱有作金者,亦有作水波者,据建国后考古发掘多在蜀地出土,当属蜀钱,径2.5CM,重3.3克,传世分大小多种,亦有传形者。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三云18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140元
天德重宝隶书折十光背35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120元
大历元宝隶书小平光背500元唐朝宗大历四年于绛州锻造,钱文隶书,旋读光背,径约2.3厘米,重产业2.5克摆布,因含锡,铜色昏浊,制作粗陋。大历钱铸期长久,故传世甚少。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85元
唐月朔度相沿隋五铢钱。唐高祖时正式发行五铢,铸行“开元通宝”,并敏捷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高宗乾封元年铸乾封泉宝钱,以一当十,不久即废去。开元通宝的利用,使唐朝货币保持了耐久的同一与稳定。安史之乱,是经济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唐肃宗乾元元年发行虚价的“乾元重宝”钱,钱制渐趋混乱。中唐发行“两税法”,以铜钱征税,货币供应不敷,武宗会昌元年铸了“会昌开元”钱后才减缓了严峻的钱荒。唐朝中晚期呈现了“重宝”“元宝”等钱名,而后中国的方孔圆钱,构成了记年号,称“宝”的钱制。开元通宝的形制不但成了后代小平钱的根基铸式,还被因循了一千三百年之久,当代日本、朝鲜及越南等国,都遭到了开元钱的影响。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