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二章 献计三策[第3页/共4页]

姬川更是叹了口气,言道:“如此我们不是全无但愿。”李重九笑了笑,拉住姬川的袖子。言道:“如果我们全无但愿,先生就不会来投我了。”

要晓得隋炀帝就是不消停的主,上位后将父亲的州县二制,改成郡县二制,州名换成郡名,但百姓们都风俗以往叫法,如上党郡称潞州,辽西郡称为营州,百姓一个叫法,官方一个叫法,以是隋书唐书就常常呈现比如营州和辽西郡并称的环境,令人还觉得是两个处所(每次看这些质料都头大如斗)。

而官职也一样,比如郡佐官中,杨广拔除了郡长史,郡司马,让天下各郡统统长史,司马都十足下岗,而将郡丞改奖饰务,帮手郡守,兼起司马,长史的事来。

李重九与温彦博商讨了一日,当下任温彦博为郡司马,协理上谷郡统统政务。

第三策必须昌隆儒学,温彦博说霸道以教养为大务,刑法为辅。李重九问了周旭才知这话是董仲舒说的。这也是董或人一向的理念,为统治阶层培养顺民。李重九昌隆教诲,天然是别的目标。但不管如何,大师的共鸣是,文明的熏陶需一个大环境,百姓知书达理,可吸引士族来居住,不然周边都是粗鄙蛮夷,那保存环境就艰苦了。

而郡学,县学当中,传授乃是国子,四门,书学,算学四科,别的每个门生,必须兼习骑射弓马,若骑射弓马良好者,则可为武职。这是李重九不想让郡学,县学毕业出来的门生,都是今后明清读书人那般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模样,而保持隋唐士人尚武进取的精力。

温彦博微微一笑,从袖下取出一张旧绢帛来,缓缓在李重九,姬川面前摊开言道:“使君,此图乃是我在内史省时为官所誊写,翼州三十一郡尽数在于纸上,我身无长物,就将之献给使君!”

李重九暴露欣喜的神采,这幽州之地,恰是中原‘鸡颈’的位置。温彦博言道:“罗艺据不过辽东辽西三郡,亦自称幽州总管,依我之见实是不自量力。”

而这一点,李重九早已与周旭筹议过了,本年在怀荒,御夷两镇,以及各县重设县学,每县五十人,不以家世取人,多择豪门才学之士退学。县学每年考核一次,良好者可直接入郡学,而不第者,退学三年以后,可添入各县当场为吏。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