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向柳燮,言道:“此次李密肯入关中,归顺我大唐,多亏柳府缘与你两位兄长之功啊。”
当时俗谚有云,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而崔民干正出自于崔卢李郑王中博陵崔氏。不管是崔姓,还是博陵崔氏。当时公以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柳燮当下凑趣问道:“秦王何喜之有啊?不如说来与我们同乐。”
李世民不由一笑。
柳燮也知凭此大功,将来只要李阀不倒,河东柳氏便能够一向耸峙,繁华延绵数代。
李世民笑着对二人言道:“二位放心。对于河内,河北之地,天子早已是志在必得。”
李世民言道:“我方才接到密旨,天子已令右翊卫大将军淮安王为山东道安扶大使,山东诸军并受节度;而崔侍郎为副,经略山东。”
柳燮乃是蒲州解县人,当初他为朝廷河内郡丞,后见瓦岗军势大,因而降伏李密,李密任之为府缘。而他两位兄长柳亨,柳续都是蒲州人,一样都在李密麾下为官。
李世民笑了笑,正待这时长孙无忌上前,言道:“秦王,有你的私信。”
这位出自博陵崔氏的崔侍郎。名叫崔民干。
汗青上,贞观年间。李世民让高士廉定氏族志。氏族志中,高士廉将崔民干的博陵崔氏列为第一等。位于诸姓之上。
李重九与李渊的河东之战结束后,李元吉因损兵折将,被李渊打消了并州总管一职,即是剥夺了他河东十五州的兵权。
柳燮没有半点持功自骄之色,反而是言道:“现在魏公虽是答允入关中,但黎阳与河北的瓦岗军之旧地,距关中甚远,较宇文明及,窦建德近,万一二人来攻打。我怕唐主鞭长莫及,此河北之地不能自守。”
P:第二更有点迟,抱愧。(未完待续……)
此次晋阳起兵,河东三姓中,河东裴氏支撑最多,李渊能成事裴寂功不成没,故而李渊入长安前任裴寂为丞相,高官厚禄报之。而河东薛氏除了薛世雄一支在幽州外,以河东三凤薛收为首的薛氏一族,很多都在李渊李世民部下为官。
这任命,也是触及李唐对河东局势一个调剂。
李世民当时见了,大为恼火。因为崔民干虽仕唐,但未列入高官之列,高士廉此平分法,美满是尚姓而不尚官的做法。
而这一次如果李世民,能让李密归顺李唐,那么李唐兵不血刃,将瓦岗军河北之地,先一步领受,如此李神通将来进取河北,就大为轻松了。
李世民微微一笑,言道:“不过江山美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