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令由原幽州刺史府长史,太原祁县的温彦博担负。
李虎言道:“不,我传闻高祖之父刘太公的事,当时他们父子二人也是如我们这般见礼,但有人对刘太公说,无二日,太公虽贵为天子之父,实为人臣,不能让天子对他拜见。以后刘太公见高祖,就拿著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这才是礼法啊。”
对此这类事,中书省还是不敢怠慢一一列入公文当中,一一贯李重九叨教。
方士说幽京紫气充盈,状若嫣龙,上有华盖,下呈方鼎。
不过李重九为了权制吏部尚书的权力,由尚书左仆射陈孝意,亲身监督吏部,正五品以上官吏由中书省,尚书省一并议定,由李重九同意方可,而从五品至正七品,由陈孝意与吏部尚书,吏部四司郎中议定,而从七品与从七品以下才由吏部本身议定。
门下省,拔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只设六名谏议大夫,卖力考核中书省六部的公文,定为正五品,由涿郡蓟县人卢齐卿等六人担负。
李重九闻言言道:“爹你一贯不看书的,必定哪个官吏与你说的,我定要重重的办他。”
李重九于幽州建立赵国以后,赵国官制亦是定下。
但眼下尚书省,中书省官员都未任命下来,实际上也是李重九一人说得算。
故而李重九亦升格太原郡为府,苏素为太原府牧守,从二品,节制太原郡,雁门二郡。
辽西郡郡守,兼郡都尉,郭孝恪,正四品,郭孝恪代替杨林甫为辽西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