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都的使者,大步而前。
薛德音言道:“人各有志,诸葛孔明于其弟,各仕蜀吴,也是一段嘉话。但眼下吾主承大隋之统,而李唐却为伪朝,实已不共戴天,若吾与族兄侄儿疆场相见,也唯有各位其主,相互厮杀。”
金甲保护军一并端起长戈。
薛德音说完,世人会商一阵后,皆是纷繁点头。
“如此臣就没有贰言了。”陈孝意回到坐位上,接着尚书省又是数名官员表态附议。
殿门官言道:“宣使者薛德音进见。”
汗青上窦建德与王世充联盟,也多为几次。初时,窦建德要讨伐宇文明及,与王世充联盟,以后王世充杀皇泰主称帝后,窦建德顾及于内部隋臣的压力,与王世充断交,以后追封隋炀帝为隋闵帝,并以齐王的遗腹子杨政道,奉为郧公,对内打起匡扶大隋的灯号,对外将萧后送至塞外,向突厥称臣。
薛德音言道:“郑王言李唐乃是仇寇,但仅凭洛阳之地,却力有未逮。而赵王与吾主乃是姻亲,就是一家人,能够相互为臂助。”
张玄素问道:“莫非你就是郑王,如何觉得郑王不会?可代他作决定?”
甬道之上,一名三十多岁穿戴大隋官袍的文官手捧一封黄帛,在两名武将簇拥之下,缓缓而行。
殿上李重九身着冕服,坐在宽座之上。
没有寺人的阴柔刻薄声,充满甲士魅力雄武的呼声,从大殿之上一道一道传下。
李重九言道:“这么说,郑王的意义,就要与赵国结合抗唐。”
薛德音笑道:“这是天然。郑王说过我们赵国没有抵触,将来北方必然,河北之地尽归赵国,河南山东之地尽归河南,我们以黄河为界井水不犯河水。”
薛德音接着言道:“郑王言道,李唐在关中,而郑王据河南,而赵国据河北,此乃三足鼎立之势。李唐坐拥巴蜀河东,又有关中之敷裕,函谷关之险,闭关自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可谓一家独大,若想保全三足鼎立之势,吾河南河北必须结合起来,方能保全。”
薛德音言道:“确有此事。”
三名使者到了殿前,殿门官上媒介道:“止步,解剑除履!”
众臣们纷繁一轮,以王世充的权势,与赵国现在旗鼓相称,何况他又挟天子以令四方,打着奉大隋宗室的灯号,不管如何大隋还是天下名义的共主,而眼下王世充谴使而来,涓滴没居高临下的意义,提出的前提是两家平划一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