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断[第2页/共4页]

李渊苦笑言道:“爱卿打动有甚么用,你也是为人父母,也知天下父母都是无二的心机,朕不瞒你,我们父女失和已是多年……”

李渊微微点头。

中书省,刘文静与联名推举这二人,令李渊这一次非常对劲。

刘文静当初也是见证人,李虎前去李渊府邸,向李渊亲身求亲时,恰是刘文静为李虎领的路,当年之事模糊在目。

杜如晦笑着看着一旁的浐水,言道:“水至清则无鱼,合适分歧适有何干系,在陛下心中合适就好了。”

李世民转过身言道:“你说是好棋?”

李渊将奏折拿来细心看了一遍,摇了点头,言道:“不当,不当。”

如经略巴蜀的河间郡王李孝恭,是李渊从侄,领利、蒲、绛三州总管,驻扎河东的襄武王李琛,是李渊的七叔李蔚的孙子,也是从侄。另有就是山东道安抚大使李神通,乃是李渊从弟。

故而中书省给李渊上的奏折上,也是一排李字打头的将领。

长安城。

李世民笑着言道:“克明这是在考孤么?脚下垂钓此水,名为浐水,通灞水,司马相如在上林赋有云,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前人有云八水绕长安,这浐水,灞水就是八水之一。”

“那你胸中可有人选?”

李渊表情略好,看向刘文静言道:“肇仁,听闻你迩来与李密走得很近?”

刘文静拱手言道:“略阳郡公,襄邑郡王便可?”

李渊直接将奏折给刘文静,言道:“你替朕合计合计。”

“是,”在李渊的盛威之下,刘文静低下头言道,“那么陛下的疑问,也就有了答案。”

李渊点点头,言道:“你说的没错,三娘也不小了,还没有婆家,皇后临终前交代朕必然照顾好她,这几年朕将她留在长安,就是要她享这繁华繁华,不再兵马驰驱。”

杜如晦暴露赞叹的神采,出言言道:“秦王可谓一语中,到处都有江山。秦王你看,我地点的少陵原,故名凤栖原,后汉宣帝杜陵建此,故而名为少陵原。秦王可晓得此水名叫甚么?”

倒是刘文静一肚子存疑。

“那么微臣建议不如将替字,更加助字,遣一将增兵山东,以安局势!”

刘文静言道:“陛下既是迟迟未做决定,明显高阳公主也有不当之处。”

李渊闻言看向刘文静,虎目一动,冷声言道:“朕行事俯仰无愧,平生从不悔怨,李重九不敷惜哉,只是苦了三娘罢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