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台[第1页/共4页]

还能够直接调用黎阳仓,洛口仓内几十万石的军粮。

在河东,太原方面,他也决定任命苏素为河东道行台左仆射,尉迟恭为右仆射。

至于王珪还在赶往洛阳的路上。

“擢欧阳询。为河南道大行台兵部尚书。” 摆布仆射之下,就是六部尚书。分歧于朝廷六部位序,行台因首要措置军务,故而都是以兵部为首。李重九调说降萧铣有功的欧阳询,出任兵部尚书,也是一番夸奖的意义。 欧阳询本来为御史中丞,正四品,升为兵部尚书后为从三品,虽是汲引一级,但权力却高了很多。大赵在河南兵马调剂,都需通过欧阳询与薛万述。 欧阳询心知这是李重九对本身立下大功的嘉奖,当下上前非常冲动地伸谢。 “擢赵万三,为河南道大行台礼部尚书。” 下首一名老臣上前接管内侍官给他的任命,这个名字世人或许不体味,但是体味环境的人,却知对方是上谷郡郡守,当初李重九据上谷郡时,赵万三属于最早投效的一批官吏,比姬川,周旭等人只是晚了一点罢了。 现在作为大赵的老臣,为李重九效力十几年的赵万三,年龄已高,精力不济,不过在致仕前,从正四品的上谷郡郡守,提至从三品的礼部尚书,也算是荣升了。相对而言,河南道大行台礼部非常安逸,最多方丈本地郡试,乡试,算是给赵万三一个致仕前荣养之地吧。 “陛下有旨,赵尚书年龄已高,可不必膜拜领旨!”内侍官暖和地对赵万三言道。 赵万三听了当下拱手道:“多谢陛下。” “擢杜淹,为河南道大行台吏部尚书。” 杜淹本来退隐王世充时就是为吏部尚书,后降赵后,李重九将他降为吏部侍郎。杜淹侍赵以来,也算得勤恳,以他京兆杜氏干系,替大赵也招得很多关中,洛阳的士族后辈来投。

下辖有尉迟恭,薛万均的骁卫军,高楚的上谷郡兵,以及雁门,马邑,娄烦,太原各郡人马,总计也有五万之众。

马车缓缓向西进步,洛阳东面那巍峨耸峙的上东门,已是落在马车浑家的眼中。 马车摆布十几名马队相随,车内岑文本,刘洎拉起车帘,看向上东门,以及不竭涌入城内的百姓,不由感慨洛阳重新规复繁华的速率也未免太快。 刘洎是南朝名臣刘之遴的曾孙,能写一手好文章,看来洛阳雄浑对一旁岑文本道:“岑兄,这一次萧公遣我们二人来洛阳,奉养陛下,你感觉我们该如何做啊?” 岑文本当下摆了摆手,一脸慎重隧道:“刘兄,昔日你我同殿为臣时,你才识智谋都在我之上,该你教我才是?” 刘洎听了很欢畅,但还是道:“岑兄,你谦善了,不过昔日在朝时,萧公待我们恩重如山,现在萧公提携我们入洛阳奉养陛下,一来是但愿我们能够为朝廷尽一份力,二来也是但愿我们虽在天子近前,但也不要忘了昔日之恩。” 岑文本听了点点头道:“恰是如此。萧公毕竟曾经称帝,现在归赵,心底老是不结壮。不过以我看,当明天子是一个宽大之人,只要萧公极力投效,他日必能保全繁华。” 刘洎笑着道:“岑兄,还未见过天子,为何如此熟谙?你有掌控?” 岑文本捏须道:“不过见微知著罢了,当明天子洛阳在洛阳设立大行台,以幽京为都,明显是要南北兼顾,既有入主中原安宁天下的大志,又含抚定塞外,辽东,以安万世的志向。我等既在天子眼下为臣。断不成有涓滴怠慢,需战战兢兢才是。不然若看这天下士子争相投效大赵之势,我们二人一不谨慎就会被人挤掉。如果落个闲职,不得重用,难道孤负了萧公这一番的种植之意。” 刘洎听了深觉得然当下道:“岑兄果然看得透辟,吾不如也。” 二人说着谈着,马车既已是入了上东门。 洛阳宫内,李重九已经是制定了,留驻洛阳陪都,河南大行台的人选。 虽不是正式朝会,但是在宫殿台阶下上百名大赵重臣会合于这里。待听着内侍官将李重九对大家的任命一一传达。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