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南山集案(一)[第1页/共4页]

满清军队围歼了南明在南京建立的小朝廷,抓住了崇禎天子的儿子——被立为太子的朱慈烺,即所谓的朱三太子。杀则有悖于前面的鼓吹灯号,不杀则后患无穷,最后,顺治帝借口朱慈烺并非本人,而系伪冒太子,将他杀死,不想却就此给康熙留下了无穷的后患,各种伪朱三太子案层出不穷。

听闻又是派本身前去江南审案,张鹏翮不由暗自腹诽,却不得不上前领旨谢恩。

不觉有点发楞,本来觉得是一起简朴的逆书案,岂料背后竟然牵涉如此之大。伪朱三太子案终康熙一朝是层出不穷,屡灭屡现,可谓是阴魂不散。

“微臣尊旨。”施世纶叩了个头,起家又道:“皇上,此三种作物固然喜人,但百姓莳植经历倒是稍嫌不敷,微臣恳请在京建立农学院,培养农学人才,以便大力推行。”

戴名世的《南山集偶抄》现在又将这段埋葬了六十余年之久的汗青翻了出来,康熙不由恼羞成怒,更何况背后又扯出一个方孝标和《黔南纪闻》,另有方氏一族,沉默半晌,康熙才冷冷的道:“定为大逆,彻查。”

刑部尚书齐世武早得太子胤礽的交代,当天就将戴名世缉拿归案,动用大刑,戴名世一介墨客,又是年近花甲,岂受得住刑部的酷刑拷问,当下就一五一十交代了《南山集偶抄》成书、刻印、的详细环境,汪灏、方苞、刚正玉、朱书、王源等报酬书亲笔作序的重点更无一丝遗漏。

稍稍停顿以后,他才接着道:“此案着张鹏翮会同江南、江西总督噶礼,江苏省巡抚张伯行、安徽巡抚梁世勋,在扬州处所完整详察,严加审明具奏。江南主考左必藩、副主考赵晋俱着解任,发往扬州质审。”

康熙平生熟知农务,一听之下,亦是大为欣喜,头一年播种能有这个收成,但是很了不起的,他含笑问道:“高产景象如何?”

“回皇上,马铃薯种的少,加上味道不错,百姓吃的多,统计不详,但各地皆是呈报高产,玉米的景象,微臣多方观察,亩产高者几近二石,番薯高者更是达到五石。”

戴名世,字田有,安徽桐城人,尤善古文辞,在都城和江南士林间申明作著,曾任正兰旗教习,更是康熙四十八年殿试榜眼,现任翰林院编修。康熙对其亦印象深切,闻奏不由微微一怔。

第161章南山集案(一)

自康熙初年庄廷珑《明史》案以后,朝廷一向没有大兴笔墨狱,其间一些‘逆书案’,固然措置甚严,却极少大肆连累,满朝文武大臣对这类逆书案都是兴趣缺缺,反应冷酷,谁也不会推测,这起案子将会成为震惊朝野的巨案,唯有皇太子胤礽内心暗笑。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