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倒是落拓的呆在紫禁城里冷眼旁观,短短二个月时候,太子一党已是穷途末路,老八一党亦是大伤元气,让他愁闷的倒是老十四迟迟未到,前面的戏,但是该他上场了。
在康熙的默许下,太子一党固然未被赶尽扑灭,却也被八党打击的一蹶不振,就此式微。终究扬眉吐气的八阿哥胤禩与老9、老十天然是弹冠相庆。
第174章回京。.。
康熙大力打击太子一党的动静对噶礼、梁世勋二人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对江南宦海而言,则无异于一颗放心丸,一时候弹劾二人的风头更加狠恶。
九阿哥胤禟也拥戴着道:“是啊,八哥,今后,一众兄弟中便再无人能与八哥比肩,来,八哥,九弟敬你一杯。”
而恰在这时,康熙大力打击太子一党的动静亦由驻京的报探先于邸报传到了江南,张鹏翮对胤祯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张伯行亦才恍然大悟,暗自骇怪胤祯的嗅觉活络和行事的判定。
“过几天,待皇阿玛表情平和了,八哥去撞撞木钟。”胤禩矜持的说道。
胤祯至此也松了口气,让张鹏翮、张伯行二人扫尾,他则快马兼程赶往都城。
颠末三天的审判,胤祯、张鹏翮、张伯行三人不但将江南科考案审得清楚明白,并且追回了五十万赃银,残剩的三十余万都在噶礼、梁世勋二人身上。
人走茶凉、墙倒世人推是宦海通病,身在宦海,身居高位,岂会没有政敌?噶礼、梁世勋二人这一不利,各种揭露、揭露、弹章便雪花般飘向扬州,马逸姿、李玉堂、陶卫三人的弹章天然也少不了。
正想着老十四,江南织造曹寅的密报就送到了,康熙折开一看,老十四在江宁县监狱提走了方苞,丁尔戬、吴明军三人,开释了噶礼抓捕的几个肇事生员,并就《南山集》颁发定见,以安抚民气,连胤祯的原话都附在前面。
待看到江南科考舞弊一案竟然是处所官员与考官同流合污,联手倒卖举人,且涉案金额高达八十万两之巨时,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朕以宽为政,这吏治竟然就已经废弛到了无以复加的境地了,江南如此,别的各省又是甚么环境?固然未有丑闻传出,想必也少不了蝇蝇苟苟之辈。
胤禟闻言一喜,“八哥若真能让皇阿玛转意转意,那在士林中影响力可就大了。”
想到这里,他眉头不由微微蹙起,《南山集》一案,最后究竟该如何科罪,他一向有些决疑不定,不重处,《南山集》一书触及满族南下的一些辛秘,犹为可爱的是朱三太子一节,此书任其传播,严峻影响朝廷对江南的统治,亦粉碎这几十年来对江南士绅的怀柔、皋牢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