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1页/共3页]

最后,各县分拨农学官员一事,可先在江南试行,若在江南见效,再行天下推行不迟。”

康熙镇静的站起家来,笑道:“十四不必谦逊,这是治国良策。”说着他四下了望了望,见没甚么好犒赏的,便拿起书桌上的一柄玉快意,“这快意赏你。”

康熙将折子放在案头,笑道:“先跪安读书阁,这事,朕再议议。”

康熙含笑问道:“这农学院你有甚么假想?”

甚么叫一石激起千层浪?倡农书在邸报上一登载,立时引发了朝野高低的颤动,农学院甚么的,倒没几小我体贴,但是农学院的学员一出来就授予八品官身,这就有点骇人听闻了,要晓得每三年一届的科考,三甲同进士出身的也不过三百来人,外放普通也不过是从七品摆布。

别的,对于农学院,朝廷可直接下达研讨课目,学员可赐与八品或九品官身,分发各县鼓吹、推行、指导、提高农学。对于这些官员,朝廷能够规定,必须在职五年,然后可按照考评予以起落,今后朝廷便可多出一批知农、懂农的官员。

以是倡农书在邸报上一刊出,朝野高低顿时就一片沸腾,喝采的有之,漫骂的当然也很多,但更多的则是群情。

待得胤祯退出后,康熙将‘倡农书细细看了一遍,在康熙眼里,这份倡农书稍显激进,有些处所较着存在不敷,深思很久,才开口道:“李德全,将这折子送内阁,转发六科,公开辟抄,在邸报上全文刊发。

“这是儿臣写好的‘倡农书’。”胤祯从速取出写好的折子,双手递了畴昔,“请皇阿玛斧正。”

见康熙脸上似有忧色,胤祯暗道有戏,持续说道,“我朝地区广宽,气候庞大,但首要产粮区可分为南北两块,此中江南又是国度粮赋的底子之地,如果在江南建立一所农学院,招纳对农业有兴趣和有志于农学的读书人,以现有的农业著作为教科书,对他们停止教诲。

康熙听的不住颌首,待胤祯说完,满面含笑的道:“治大国若烹小鲜,先试行再推行,不贪大,不务虚,以你这个春秋,也算可贵。”走了几步,康熙又接着着道:“写个折子呈上来读书阁。”

胤祯欣喜的趋前几步,跪接过玉快意,“谢皇阿玛犒赏。”

“是,皇阿玛,这些设法是儿臣偶尔得之,不当之处,还请皇阿玛斧正。”胤祯谦善一番以后便胸有成竹的朗声说道:“自古以来,就是民以食为天,我朝人丁浩繁,且每年都在以3、五百万计的速率增加,而新垦之地步却极其有限,长此以往,则粮食与人丁的冲突必成为朝廷的一大芥蒂。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