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七月,他就上书弹劾守备寺人杨奇、卜春和魏国公徐鹏举并吞草场、芦课 银钱,其意便在摸索嘉靖的反应,从嘉靖撤换守备寺人并对魏国公徐鹏举罚俸的措置行动,他便看出了嘉靖对徐鹏举的不满,是以才上疏恳祈削其兵权。
签押房,南京守备,太子太保,魏国公徐鹏举官袍划一的在房间里缓缓的踱着,他是正德十三年袭魏国公爵位,至今已有十余年,但年纪并不大,不过才三十出头,面皮白净,面貌俊朗,决计蓄起的短须不但为他增加了几分红熟男人的魅力,也平增了几分严肃。
整件事情一环扣一环,都相称顺利,不想到最后,竟然呈现了不测,叛变的乱军竟然兵分两路,一起直接去了长干里,如果长干里毁于兵火,这事情就闹的太大了,非他本意,并且亦难以善后,如果神策卫兵丁败北,则更不成假想。
听他语带抱怨,徐鹏举微微一笑,伸手让座,这才含笑道:“传言不实,清江口海军叛变不假,攻打三庙门、聚宝门倒是讹传,真相是叛变官兵洗劫三庙门、聚宝门外,已经派兵前去剿灭了。”
而徐鹏举所说的情势严峻,并不是指南京,新江口海军不过数千人,即便全数叛变,要剿灭亦不须破钞多大的力量,谈不上情势严峻,他应当指的是嘉靖继位这些年来对寺人的大力打击,嘉靖御极这十年来,对寺人的打击可谓是不遗余力,特别是这两年,裁撤了统统边镇、本地的镇守中官,仅仅只保存了南京、凤阳的守备寺人。
王廷相实在未想到魏国公徐鹏举一个海军叛变就将本身置于如此险恶的地步,在宦海沉浮了二十余年,他的性子收敛了很多,虽说还是嫉恶如仇,敢作敢为,但行事已不再不计结果,弹劾魏国公徐鹏举,请削其兵权,是沉思熟虑以后才上的折子。
当然,除此以外,尚另有别的两个首要任务,一是作为朝廷耳目,随时通报南京的环境,二是为皇室采办土物贡品,因为南京是陪都,南京守备寺人皆是出自内十二监之首的司礼监,不但级别相称高,职位亦相称尊崇。
偌大的都督府此时灯火透明,人影憧憧,清江口海军晚间叛变,连夜洗劫三庙门外一带的动静早已传开,都督府一应大小官员皆是忧心忡忡,近在天涯的海军叛变,如果不能迅捷停歇,对南都城而言,那无异因而一场灾害,并且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这些官员。
自永乐靖难之役以后,南京便无战事,百余年的承平,神策卫的兵丁早已是绣花枕头,中看不顶用,而南京海军因为不时剿灭大江水贼,非论是练习还是实战经历,二者皆无可比性,如果放纵乱军洗劫长干里,神策卫兵丁倒是能稳操胜算,题目是洗劫长干里的结果要远重于三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