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离德州不到四十里,能够说就是在德州的眼皮底下,这个时候冒出来叛军,对朱大典的震惊可想而知。他抓破脑袋也想不通,叛军如何就呈现在昌邑了?
三月初九,朱大典俄然接到昌邑的快马急报知府鲁雄、守备彭太中了叛军埋伏,连同昌邑府的六百多守军全数被杀。现在昌邑城已是城门大闭,但城中除了几十个衙役外,竟是再无一兵一卒。情势万分告急,要求巡抚大人速出兵来救,不然昌邑不保!
余大成毕生崇拜袁崇焕,也是袁崇焕的直接衣钵传人,当年袁崇焕被下狱时,他曾去见兵部尚书梁廷栋,问他:“兵临城下,而自坏万里长城,岂计乎?”“小说”..,
各府守备部下倒下有一两千人,全调到德州来,也能凑个一万多人,可全调到德州来,其他处所就不要了?如果再有个风吹草动,那山东可就完整不保了。
孔有德叛变后,余大成开初力主剿除,并调兵遣将,成果在所部被孔有德数百人击溃后便丧失了持续作战的勇气,改而和孙元化一起主张招安起来,并严禁与叛军作战,被人嘲笑为“白莲督院”,最后也因登城沦陷和孙元化一起成了阶下囚。..百度搜刮“小说”看最新章节
到山东后,朱大典也算是对得起这个巡抚一职了,要不是他调剂得及时,说不定这鲁地已经因为余大成的瞎批示沦于叛军之手了。高起潜督京营、蓟镇兵马达到后,朱大典也适时的调剂了摆设,一改先前以守为主的战术,遴选jīng兵强将筹办与高起潜的北路兵马共同,一攻莱州,一攻登州,完整将叛军豆割,使他们首尾不能顾,再一鼓作气荡平。
接任余大成的朱大典是进士出身,此人也是极有胆sè之人,天启二年任兵科给事中时,曾上疏谏阻司礼掌印寺人王体乾、魏忠贤等求功荫锦衣世袭之议。后又出为福建按察副使,抵抗荷兰“红毛番”扰乱有功,晋升为福建布政司右参政。
听了这句“此上意”后,勇于直言的余大成却哑口了,再也无话可说,他惊骇了。此正为他xìng格上的最大缺点有勇气却不能耐久。
朱大典不敢冒这个险,并且也不成能冒这个险。孔有德的叛军都是些甚么人?那可都是些刀口上舔血的逃亡之徒,当年随毛文龙但是和建奴较量过的。和这些逃亡之徒比,鲁地的那些充数的卫所兵是摆都摆不出来,于其让他们和叛军厮杀,倒不如让他们躲在城头上摇摇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