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无耻 发粮 裁军[第2页/共3页]

缺口之大,裁军便成了大勇的当务之急。

“唔...”这个题目倒真是让大勇头疼,想了想,随口说道:“那就瞒天过海吧,朝廷毕竟离得远着呢。”

有了粮食,移民安设布施的事情就必须加快了,城中现在大小粮食供应点有十多处,每日里官府都派人沿街鸣锣,提示百姓们到供粮点领粮。发粮为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如果误了点,那只能比落第二天了。

郭义提示大勇道:“将军,这些人身为大明官员却不思报国反而投降贼人,怕朝廷容不下他们。”

王徽倒是看得开了,命不好怨不了旁人,所谓法不责众,同僚们一股脑不要脸了,他还要这脸干吗。何况,他们现在另有脸吗?能保住脑袋就别管那早就没了的脸面喽。

“明白明白!...”

“眼下登州离不开他们。”大勇答非所问。

一句话,今非昔比了。

大勇点了点头,道:“你说得不错,但大丈夫言出必行,我既已承诺他们不虞有性命之危,便当保住他们项上人头,不然何故立信?”

一众官员不迭点头,大勇那句“叛变不成怕,怕得是不知改过”当真是说到他们内心上去了,要不是刀架脖子,哪个会做这有损名节的热诚之事呢?事情已经做了,再砍他们脑袋也于事无补,不如给他们个戴罪建功的机遇,如此才是最妥当的处理体例。

初时,还因为人太多,供应点保持次序的兵丁少产生混乱,百姓哄抢的事情也出了几起,但在大勇又派出一千兵丁供登州知府调派后,这等哄抢混乱的事情便完整消逝。

就在一年前,那登州虎帐中的将领看到他宋光兰还是一口一个“大人”叫着,现在,唉!这叫甚么事!??事!....

有官员劝过大勇不要给哀鸿发放这么多的粮食,一家一天给上一斤就行了,包管他们不饿死已是大勇恩德,给那么多做甚么?大勇倒是不听劝,执意按这个高标准发放,说是百姓苦,本身能多给一点便是一点,何必斤斤计算呢。也警告处置粮食发放的官吏们切莫从中伸手,更不能剥削,不然就把他们剁了喂狗。

真金白银买来的粮食也让宋光兰等一众官员们有了底气,本来他们还担忧费经心机把人迁来却没粮食给他们吃,成果在故乡没饿死,倒在府城饿毙,那跟不法没甚么辨别。幸亏施大勇不知从哪拉来的粮食,让他们没了这个担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